新加坡索要被扣装甲车 为何遭到中国冷拒
文|陶唐氏

11月23日,香港海关截获了9辆新加坡装甲运兵车。
这批装甲车,是从一艘由台湾驶往新加坡去的货轮查获的。虽然台湾方面对此事,装疯卖傻摆出希望将自己伪装成“不明真相的群众”。但是,新加坡国防部却大大方方的承认,这批装甲车属于前往台湾地区进行训练的新加坡部队装备。或许,自以为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忠实盟友的新加坡,一旦亮明身份,中国就会得忙不迭的将装甲车装上货轮,礼送出境。更何况,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通道的重要国家,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还有一只人数规模不大,但是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无论是“拉菲特”舰、F-15战机,在亚洲绝对称得上是翘楚。可惜的是,新加坡的记忆不好,1950年代,新中国就用一场战争向外宣告了,如今的中国再不是近代史上那个“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被征服一个国家”,更何况新加坡充其量也只是“狐假虎威”的狐狸,根本还配不上“帝国主义”四个字。

结果就是新加坡不仅没有取回装甲车,反而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的当头棒喝,“要求新方严格遵守香港特区有关法律,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同时中方更是强调,“反对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与台湾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包括军事交流与合作。我们要求新加坡政府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原本理亏的新加坡应该真诚道歉,请求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原谅。
可惜的是这个自认为国际关系中,能视各大国如“掌上观文”的新加坡,非但没有认错低头,反而开始了一系列的闹剧。总结起来,无外乎泼妇骂街时常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先说“哭”,新加坡声称香港扣押新加坡装甲车,是通过大陆有关部门得到的情报。如此言论希望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受到强权欺辱的妇道,妄图获得世界各国的同情。再说“闹”,博取同情没有成功,新加坡又抛出了“阴谋论”,声称中国扣押这批装甲车是为了窃取新加坡武器技术。结果“闹”也无人问津,新加坡祭出了最后一招“上吊”,新加坡巡回大使比拉哈里·考斯甘表示,“中国已经意识到新加坡政府不会被吓倒,所以现在试图恐吓新加坡人民,让新加坡人民向政府施压”。我的天啊,这位新加坡高官似乎在那个拥挤的国度待的太久了,不知道9辆装甲车对于解放军来说不过区区一个连。笔者愚钝,实在不知道不知道一个连的兵力,“如何能威胁到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民”。

其实,新加坡之所以与中国如此“冷漠”的对待。其原因不过是新加坡“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个1965年才独立的国家,为了生存一头扎进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怀抱是当时明智的选择。更何况,在当时冷战的环境下,这个地处马六甲关键节点的国家,又是一个以华人为主,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都会自动找上门来。再加上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有着极为卓越的政治智慧。所以,新加坡在冷战时在两大阵营和第三世界之间游刃有余。尤其是其多次访问台湾,为两岸打破僵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反观李显龙上台之后,冷战已经结束。大环境的改变却没有让李显龙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其政治敏锐度和政治影响力远不如乃父。结果,李显龙意图用“萧规曹随”来维持新加坡的地位和发展,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比如其当选后,就急匆匆的访问台湾,认为会重塑其父当年的辉煌。结果,台海局势与1970年代的早已不相同,两岸各方面力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台湾执政者的对于“一中”的认识也是闪烁其词,李显龙的访台不仅无助于两岸交流,反而给予台湾岛内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一种“鼓励”。
或许,真是因为新加坡和李显龙对国际局势变化的迟钝,顽固的执行那套早就改遗弃20多年的冷战外交政策,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所以新加坡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三板斧用完,换来的只能是中国方面的“横眉冷对”。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