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歼10为何至今无法出口?俄罗斯道出内幕

文|全球军事快讯

近日,据俄罗斯军工网报道称,中国可能已经和孟加拉国达成协议,准备对后者出口14架歼10战机,此前,限制歼10战机出口的主要原因,是歼10装备的俄罗斯AL31发动机,而俄罗斯拒绝中国将搭载AL31发动机的歼10出口到其他国家。

不过,有军事专家表示,此次购买歼10战机的国家并不是巴基斯坦,而是孟加拉国空军,从这一采购订单可以知道,中国可能已经获得了俄罗斯在AL31发动机方面的授权。

目前,世界战斗机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各国竞相发展具有隐身能力的五代机;二是各国还在对性能优异的四代机进行改进,以图增加成本相对较低、数量相对较大的四代机的未来利用,开发出某些方面接近五代机性能的四代半战机。

歼-10B就是在这一趋势下诞生的四代半机型。据国内专家统计分析,歼-10B主要对进气道、机载航电系统和传感器以及相关武器挂载设备进行了升级。从已公布的歼-10B的外形来看,其将进气道改装为采用类似“枭龙”采用的那种蚌式(DSI)进气道。

这种设计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增加了战机在高速飞行阶段的气流效率,在亚音速、跨音速和两倍音速时都具有较好的低阻力特点。此外,DSI进气道由于取消了负面隔板,还提高了隐身效果。

从机头外形来看,歼-10B的雷达整流罩变成比较扁的圆形,外界猜测内部换装了一台有源相控阵雷达。另外,在驾驶舱盖前方还加装了一具光电瞄准仪,上面集成了可见光摄像机、红外和激光搜索、跟踪与测距设备。

这种光电瞄准仪现在基本成为四代半和五代机的标准配置。与雷达相比,光电瞄准仪的重量与体积更加轻巧,且由于其不对外发射电磁波等辐射,属于被动传感器范畴。

因此,在强电磁对抗环境中,若雷达使用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光电侦瞄准仪可作为简易雷达使用。在座舱内部,歼-10B还换装了衍射平显,这是一种比传统折射平显的视场更大的显示系统,飞行员可以从中获得比以往更大的视野和夜间观察效果。与新款航电系统配套的还有新一代的电子对抗系统。

歼-10B在垂尾上换装了一个国产的电子自卫对抗装置,该机还可在翼下挂架挂载国产的KG900电子战吊舱以及鹰击-91反辐射导弹。不过,在关键的动力系统上,歼-10B并未变更,还是采用俄罗斯AL-31FN涡扇发动机。

其实,即便歼-10B采用了以上技术改进,其整体技术水平也只是达到了早期型“阵风”或“台风”的水平。不过,歼-10B确实适合中国军队进行大量装备,以弥补苏-35、歼-20数量上的劣势。

总师暗示中国正研六代战机 歼20只是开胃菜

歼-20进入人民空军服役 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根据2017年2月末的中国最权威军事新闻的报道称,中国空军的歼-20战机已经正式服役,这是所有人都最为期待的一天,终于来临了!紧接着还有更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近日,中国的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正在展开六代机的研制工作,而五代机和六代机之间的差距能有多大呢?

这位总设计师的采访被总结为:歼-20不过就是开胃菜,而六代机将会是“科幻片”中的角色。这样的表态引起了广大朋友的好奇,如果六代机这么科幻,那么未来歼-20的产能究竟会多少的呢?是否会小批量生产歼-20而以后全力生产六代机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歼-20的实际生产进度开始着手分析。

在2016年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有2架黄色防锈底漆的歼-20战机出现在工厂的跑道上,这也是歼-20开始小批量试生产的信号。按照一般来说,这个批次可能会被命名为“零”批次。总数量参照歼-10和歼-16来看,不会超过8架。

长期争论的五代、四代的问题 在这张图标上比较清晰的展示出来

那么在2017年,歼-20的是否会投入到全速全负荷生产呢?我们需要注意到,由于歼-20作为先进的五代机,其全集子系统由至少数十个配套厂生产,所以当大家关注歼-20生产线的快速扩建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这些配套厂是否能够跟得上。

例如,歼-20使用的隐身涂料和复合材料,都比原来歼-10系列战机有新的提升,从已有消息来看至少加工时间要延长20%以上,这就会极大的限制歼-20的实际产能。而且,歼-20的生产车间采用脉动式生产线,这也跟以往中国传统的车间模式不同,参照美F-35的车间规模和配套设施,这些都需要重新建设。

中国南方的飞机制造厂从2012年开始,就在进行厂房的扩建,这也是大家分析歼-20的产能的最主要的依据。从长度和宽度以及扩建规模分析,至少会有2条大型脉动生产线在其中(传统生产线能够放置4条),参照美军F-35的生产规模分析,一条脉动生产线大约可以组装16到18架歼-20战机,至少可以确保中国的歼-20战机1架/月的出厂速度,最快时可以达到1.5-2架/月的出厂速度。从极限速度来看,歼-20如果产能全开,可以确保24架/年的产能,这还仅是2条生产线的规模计算。不排除后期继续扩产的可能性。

通过美军的F-35的这个生产线示意图 我们就可以发现脉动生产线的占地面积确实比以往大不少

对比中国北方的生产线,一个厂一年的总产能大约在12到16架;而且这是一个厂多条生产线工作进度,而不是一条线的工作进度。这就足以看到歼-20生产线带来的实质性飞跃。

从目前进度对比,在亚洲能够组装五代机的国家只有中、日、俄三国,日本由于受制于多国零件采购的问题,现阶段产能最高时也无法做到1个月出厂1架。而俄罗斯的T-50连“零”批试生产也要到2018年。所以,歼-20的现阶段年产24架的速度已经足以位列亚洲第一!

美军认为自己停产F-22是大失误 现在已经很难弥补

参照美军的F-22和F-35,我们也大致可以看出来歼-20的产能速度究竟如何:F-22从1996年到2011年生产,总数195架,平均年产13架。单论速度来说这个速度已经相当快了,而且这其中还采用了大量机器人辅助生产技术。

而F-35更是用了6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月产1架的速度,所以,歼-20现阶段速度可能还不会达到24架/年的巅峰速度。不过,仅仅这样的歼20的成就已经足以让美国人感到实质性威胁。

在2016年的美国国防部关于中国军力发展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到:F-22的生产线封存是当时最大的失误,并且已经无法补救了。因为现在要恢复F-22生产线至少需要百亿美元,钱从哪来呢?因此,我们也需要看到生产五代机所需要花费的巨额资金,这也可能会成为制约产能的另一因素。

相对于传统生产线 脉动生产线的效率确实提升极大 尤其是组装五代机这样复杂的工程

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一个大型军工产品的生产需要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人,这些工人的培养需要更漫长的周期,如果要全面投产歼-20,参照当年生产歼-10的工艺攻关速度和人员培养速度来推测,也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达到峰值速度。所以,从现阶段来确定歼-20的最终的产能和产量,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未来歼20的产量 是个动态调控的过程 现在断言200架可能为时尚早

并且,歼-20的A\B状态“换发动机”版本还没有最终确定,由于试制新机调整流水线和工艺也需要时间,因此,虽然歼-20生产线现阶段有24架/年的产能,但是通常不会达到这么多,而普遍估算的歼-20的200架的装备量,也仅仅是通过连续生产10年左右的估算。

如果“六代机”研发顺利,歼-20或许会装备数量少于200架,而如果六代机是个很难逾越的门槛,歼-20的最终产量和生产时间,可能要更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球军事快讯”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