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舰长授剑仪式:0.8米长中国式古剑藏玄机

图说军事
文|图说军事

据微信公众号“当代海军”3月17日报道,15日上午,某驱逐舰支队举行“ 深蓝之剑授剑仪式 ”,王先军等13名全训合格的舰长政委一起被授予“深蓝之剑”。 仪式上, 这群来自国产最新型驱护舰的主官们手持宝剑、面向军旗, 发出誓言: 剑指深蓝,舍我其谁。军事专家雷泽告诉记者,自15世纪以来,随着火枪、火炮等热兵器出现后,刀剑等冷兵器逐渐由自卫武器演变为某些国家军人的礼仪佩饰之一,形成一种独特的、延续历史的军事文化。对一名军人来说,品质卓越、精致非凡的佩剑,尤其是因军功而授的佩剑,不仅是地位和威严的象征,还代表着一种令人敬佩的荣誉。
自欧洲中世纪战争形式结束之后,欧洲国家开始流行给军官佩剑以荣誉,并以此鼓励其军队职业精神,1805年,英国海军部参考当时陆军佩剑的款式,为海军军官们设计了标准佩剑(对通常只用舰炮对轰的海军来说,佩剑是纯粹的礼仪装饰品):中校以上为白色手柄,剑身有装饰;低阶者为黑色手柄,剑身无装饰,一般认为这是世界各国海军军官佩剑礼仪的源头,而这里剑也从武器变成了一种礼仪,军事专家雷泽告诉记者,海军是一个有很多传统和礼仪的军种,礼仪是文化的载体,是战斗精神的传承,只要取其精华,就能充分发扬我军优良传统,还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最终充分体现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念。

军事专家指出,海军与其他军种不同,它的仪式性和礼仪性活动较多,军官佩剑也是世界各国海军的传统之一,1714年,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海上礼节和仪式法典在俄国出版。签有彼得一世名字的圣旨上写道: “在俄罗斯海军及外国舰艇进出港口时,都应从城堡向他们鸣礼炮。”其中还规定了各种舰艇进港时鸣礼炮的数量、敬礼次序等一系列礼节和仪式。比如徒手敬礼,我海军官兵登本国军舰或外国军舰舷梯的三分之一处时,应当徒手向主桅杆上的国旗敬礼。值更的水兵向登舰的军官徒手敬礼时,受礼者要还礼。我舰在国外接待他国军官参观时,更位长也要徒手向登舰的军官敬礼。在徒手敬礼问题上,英国规定只向国家和高级军官的旗帜还礼。

另外,中国古代佩剑也有深意,剑在古代为什么使用时间既长而又普遍,不仅因为它是携带方便的武器,更因它是身份的象征。《正义》上说:“春秋官吏各得带剑。”《晋书·舆服志》上载: “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许慎《说文解字》:剑,人所带兵也。从刃,佥声。冷兵器时代,剑是防身和作战的一种短兵器,有“百刃之君”、“百兵之帅”之美誉。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中,经过侠士的(武)术化、道教的神化与儒家的写意洗炼,剑器已不再是单纯的兵器和舞具,而被赋予了更多文化气质和中国特有的“侠义”崇拜,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地位、心态、风度以及它所包含的哲学意境,在国人心中占据着远非其他兵器所能望其项背的崇高地位,批者认为,兵者佩剑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信任。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