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战机与歼十神似 模拟空战一架能打下10架F18

军迷圈官微
文|拦阻着舰
X-31A,是80年代中后期美德合作研制的技术验证机。该机在设计上,是单发,机腹方正的进气道,三角翼+鸭翼的气动布局,外形上与我国的歼-10A颇有诸多神似之处。而X-31A整个项目的出资方也是颇多的,美国DARPA、美国海空系统司令部、德国联邦国防部,美国的罗克韦尔,德国的MBB。后二者就是X-31A的主要承制方了。
X-31A,除了这个鸭式布局,尤为鲜明的特征还在于尾部3片偏转叶片式的推力矢量发动机,这都是出于超强机动性的考虑,这也是这个项目的初衷。
这款技术验证机,旨在探索大迎角、过失速机动、拓展战斗机飞行包线,力求战斗机在近距空战格斗中的机动性优势,探索飞行控制系统与发动机、与推力矢量系统的这种软硬件的一体化,包括后来验证的极短距起飞与着陆、模拟无垂尾飞行,只用飞机的推力矢量在低速飞行下精确地控制飞机…
X-31A技术验证机制造了2架,1995年1月19日,第一架X-31A因为空速管结冰,仪表读数错误而坠毁。
与同时代的ATF“先进技术战斗机”和“欧洲战斗机”等先进战斗机强调中距空战能力的设计思想不同,X-31A的初衷就是研究如何提高近距空战的格斗能力,使飞机能够在很大的迎角和很低的速度下飞行,使其具有更言的转弯角速度,能在近距离空战中胜出,不惜舍弃超初距能力。
X-31A与当时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现在的波音)的F/A-18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格斗。1993年9月的21次飞行中共进行了94次记分的交战,结果是,X-31胜78次,F/A-18胜8次,8次战平,X-31A的胜负比是10:1。通过这些试验以及其他细致研究,技术人员认为,如果将这些性能综合应用到下一代美国战斗机上,在一对一的格斗中,将实现32:1的胜率。
但全面来看,这样乐观的“前景”和预测,也是基于敌方战斗机未装备类似推力矢量发动机,为装备新一代近距空空导弹,使用当时技术水平的空空导弹。那么,发展眼光来看,随着隐身技术、新一代空空导弹技术特别是超视距作战的兴起,X-31A所验证的鸭翼+推力矢量技术优势必将被消解。
另外,横向来看,几乎同时期苏联方面也在验证“超机动”,以三翼面+推力矢量的苏-37为代表,包括后来的前掠翼苏-47“金雕”。这都是当时对于新一代战斗机技术路线的探索,是超机动,还是要超视距空战、“隐身”,这场技术路线的抉择,最终是后者,从理论从验证走进了现实,成为今日的“战斗机之王”…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