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德军最强大的坦克杀手竟然是他,性能不俗但绰号却不起眼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浩汉防务

作者wind63

二战爆发时,德国虽拥有当时最精良的坦克部队,但步兵反坦克能力却极为有限,依赖的还是笨重而又后坐力惊人的反器材步枪和反坦克手雷,以及燃烧瓶之类的,明显力不从心。

于此相反的美军已装备了“巴祖卡”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并将其投入到北非战场上与德军的坦克对垒。

这样的尴尬局面直到1942年后期,德军在非洲战场上缴获了一些美军的60mm“巴祖卡”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之后才结束,德军从“巴祖卡”的身上获得了灵感,随即对其进行仿制和改进,终于制造出了一款对付装甲战车的神器——RPzb43型88mm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绰号“坦克杀手”。

该武器全长1.64米,直径也从“巴祖卡”的60mm直接扩大到88mm,发射筒重量达到11公斤,配套的火箭弹重3.25公斤,弹头重2.3公斤,发射时初速达到110米/秒,有效射程150米,配备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可以轻松击穿200mm的垂直装甲,或者是160mm的倾角达到60度的斜装甲,这在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一辆坦克可以承受,威力相当惊人。

与美国的“巴祖卡”一样,“坦克杀手”也是采用尾部装填,肩扛发射的操作方式,通过电子点火的方式点燃火箭弹的药柱,在操作上同样采用两人一组的配置,一个人担任射手,另外一个人担任装填手负责从发射筒尾部装弹。

作为一款单兵作战的反坦克武器,“坦克杀手”的制造工艺很简单,价格也十分的低廉,就是一根铁管外加一套点火系统,以及简单的瞄准装置,非常适合战时大批量生产。

不过该武器也有缺点,那就是发射的时候会产生很明显的火焰,并且配套的火箭弹在出膛之后两三米距离内还在继续的燃烧,这样很容易灼伤射手。

另外的一点就是该武器在发射时会产生很大的浓烟,这也是它外号被称之为烟囱的原因。发射时产生的浓烟不仅会暴露射手的隐藏位置,而且火药燃烧时会产生很多的有毒气体,因此必须要求射手佩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等护具。

1943年末,新一代的RPzb54被投入到战场,该型号与早期的RPzb43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射筒前端加装了保护射手免遭火箭弹尾焰灼伤的金属护盾,这也成了“坦克杀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形象。

不过由于护盾的存在给该武器增加了许多额外的重量,再加上携带不便,实际使用当中很多人都将其拆掉,佩戴防毒面具,穿着防护服发射。

RPzb54使用了弹身更短的新型火箭弹,射程增加到了180米,1944年,更新的改型RPzb54/1也投入了战场,采用的火箭弹比RPzb54还要更短,发射筒也缩短到了1.35米,全重也降低至9公斤,更适合在行军中携带。

截止到德国战败,所有的“坦克杀手”总共生产了28.9万具左右,另外由于气温的原因对火箭弹的发射药燃烧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该武器配套的火箭弹也被分为了夏季使用和冬季使用两种,瞄准具上的刻度也有相应的调整。另外据说还有威力更大的105mm大口径的版本,不过仅仅停留在研制阶段,并未投入量产。

虽然该武器在作战效能和威力上要超过后来的“铁拳”,不过却并没有像“铁拳”那样被广泛的使用,也许是其对射手的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再加上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发射,正是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该武器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远远的比不上“铁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