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下去,任何坦克都得成零件!俄罗斯最强榴弹炮完成升级

军迷圈官微
文|谷火平
火炮放到了现代战争中依然是不老战神,对于"大炮兵主义"的使用最早发生在二战后期,当时苏联通过集中炮兵的方式无数次的化解了德国军队的进攻,或者是在苏联红军自身进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苏联红军在柏林战役期间一次性集中使用了超过40000门各型火炮,平均每公里都集中了数十门火炮,将整个泛柏林区防线炸的翻江倒海。二战之后,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著名的"范弗里特弹药量",让PLA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一直到今天。

(2S7自行火炮)
俄国人对于"大炮兵主义"的钟爱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目前俄罗斯军队使用的主力自行火炮有两款,分别是2S19"姆斯塔河"和2S35"联盟-SV",后者是2015年红场阅兵日中刚刚出现的,属于T-14履带通用作战平台车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俄军训练中还有一大堆冷战时期苏联研发的装备在服役,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这些自行火炮的作用,俄军近些年来不断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进,其中代表作就有2S7"芍药"。

(2S7"芍药"自行火炮)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最新报道,目前俄军已经完成了对2S7"芍药"的现代化改进工作,改进之后型号为2S7M"马尔卡",主要改进内容有对讲设备、无线电、变速箱、监控仪器、原子防护系统等等,主要目的就在于有效提升这款自行火炮的现代化程度,并且适当加强其原本就极为暴力的传统指标。按照俄国人的说法,这款自行火炮将在不久之后正式列装俄军。

(发射状态的2S7)
2S7的横空出世某种程度上还要感谢极为偏爱导弹武器的赫鲁晓夫的下台,其最早研制方案可以追溯到1967年年初,当时苏联提出了"434工程"项目,最初的研发方案为拥有封闭炮塔的自行火炮,不过这个方案到了1967年12月的时候就被否决,并且被要求重新设计。到了1970年7月的时候,大名鼎鼎的基洛夫工厂重新确定了这款自行火炮的具体指标,其可以把110公斤的炮弹最远投射到35公里之外,并且可以发射3VB2战术核弹,1975年的时候,2S7自行火炮正式加入苏联陆军服役。这款自行火炮与当时苏联军队的另一款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一同成为了最具冷战暴力特色的苏制武器代表作。

(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馆中的2S7)
2S7自行火炮最初使用的底盘是T-64主战坦克的底盘,其车体长度为10.5米,宽度3.38米,一个炮组有5名成员。其使用的发动机为一台V-12水冷式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840匹马力。由于其推重比高达每吨16.17匹马力,因此虽说战斗全重达到了45吨,但最大时速依然可以开到50公里每小时。2S7使用的2A44型榴弹炮身管长度为59倍口径,口径为经典的8英寸203毫米,炮身上没有制退器以及抽烟装置,火炮俯仰范围为0~60度,左右射界各15度,最大炮口初速为每秒960米。

("军队"防务展上的2S7)
在发射ZOF-43型高爆榴弹时,2S7可以把这枚重量达到110公斤的炮弹扔到37.5公里之外,由于采用了分装弹药设计(苏联自从二战以来就留下的传统),因此射速较慢,每分钟射速仅有2~4发。在发射火箭推进榴弹的时候,射程可以达到47公里之多。除此之外,这款火炮还可以发射化学炮弹、战术核炮弹。至于其威力,毋庸置疑,一炮下去,房倒屋塌,任何主战坦克,就算装甲再强悍也扛不住203mm超大口径炮弹的一炮之威。

(203mm炮弹的弹头需要用小推车运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S7发射的动静太大,因此该炮有独特的发射告警系统,在发射前会提醒周边士兵做好防护。作为一款"核弹炮",2S7取代了1957年红场阅兵中出现的华而不实的"奥卡河",真正有了实战意义。后来2S7还参加过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两次车臣战争、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以及目前还在进行的顿巴斯战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改进版的"芍药"将依然作为俄罗斯军队的主力火炮之一存在下去。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