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AK12太丑了,RPK16更适合特种部队?火力机动性更强成本还低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小康视野

前面写了俄罗斯的未来AK,其实心里是"抗拒的",因为AK-12太丑了。无数的经典武器已经证明,好用的东西一定是好看的,比如HK-416,M4A1,HK-G36,不仅经典优秀,外形也非常帅气。而AK-12的枪托感觉"像小孩子削成的",没有硬朗的线条和合理的长度,完全没有了传统AK的威武气息。实际上,活跃在叙利亚的俄军手中的现代化改装AK-74就非常不错,安装了新的制退器,美式伸缩枪托,以及从机匣左侧固定的皮轨,并且涂装了沙漠迷彩,战术气息非常浓厚。

如果AK-12的外形上参考一下俄军特种部队的战术改装AK74,恐怕颜值和全枪的人机工效都会上升一个层次,毕竟特种部队的战术改装是经过实战考验的。其实,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另一款枪就非常优秀,就是RPK-16班用机枪,几乎没有了"简单、粗暴"的俄式"美学"。所以,有军迷称"毛已不毛",这很好理解,实用的战术化改装,每一支敢于革新的军队都会采用。从SSO特种部队在叙利亚的表现来看,他们一直向世界一流的看起。

RPK16是RPK74的深度改进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更换枪管,RPK16改变了传统AK的上下护木模式,将上下护木设计为一个整体,可以快速的从机匣上固定和解脱,上下两个面还装有皮轨,可以安装两脚架,垂直握把。更换枪管时,将整体式的护木拆卸,机匣前部的枪身就可以分离机匣,然后就可以抽出枪管。这是由重枪管自动步枪本身所限制的,因为活塞室在枪管上方,而非通用机枪的枪管下方。但是,如果将上护木和机匣一体,下护木和枪管一起拆卸,这样更换速度就会快很多,也不会延误战机。

RPK16的机匣盖采用插销固定,不再采用前插后卡的固定方式,这样近距离瞄准镜(比如红点/全息)、光学瞄准镜、夜视仪都可以安装到机匣盖的皮轨上。枪托也不是AK12那种"瘦弱型",而是AR步枪上的三角形枪托,更加威武霸气,并且可以向左折叠。RPK的快慢机还是拨片式,不过在靠近快慢机转轴的地方添加了一个小凸起,这样中指就可以操作快慢机。RPK16的弹鼓容量巨大,高达96发,从外观上看很是突出。由于采用了工程塑料外壳,所以重量比95家族的75发弹鼓要轻很多。

当然,活塞长行程+枪机回转闭锁作为AK家族的独标志,在AK16身上同样可以看到。实际上,活塞短行程自动原理作为一种优秀的自动原理,在HK—G36和HK416身上都能看到,如果AK16采用了,无疑平衡了可靠性和精度。魔鬼总在细节处,AK16虽然继承了AK家族的"空仓挂机无用",但是在复合材料弹匣上设计了余弹观察窗,如果在剩下最后一发弹时更换弹匣,就可以不用重新上膛,提高战场上反应能力。RPK16的活塞筒和枪管直接贴合,减少了活塞长行程后座时产生的反转力矩。在握把上,甚至设计了贴合手指的防滑槽。

在RPK16身上,我们看到了俄罗斯在理念和工艺上的巨大进步。借鉴SSO特种部队在叙利亚大战数十倍敌人的经验,采用重枪管的RPK16无疑比AK—12更加适合特种部队,因为其火力强悍,精度高,而这是采用普通枪管的AK12所没有的优势。现代战场越发城市化,巷战化,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中,枪械的机动性、火力、精确射击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RPK16就是这样的枪械,其天生自带精确射手+班用机枪的属性。而AK12其实就是改进了机匣盖,快慢机和拉机柄,成本比RPK16更高。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