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毫米卡车炮有多香?印度军队: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作者:熊熊之火
有人曾经说过“火炮是战争之神”。这句话出现于二战时期,如今二战的硝烟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火炮依然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兵器。
一些朋友可能觉得,现在都强调制空权了,炮兵没什么用了;还有的朋友觉得,都导弹化了,还打什么炮?

▲ 美军卡车炮在测试
但实际上所谓的空中火力压倒一切和导弹万能论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设定,在真实的战场上并不能占据全部。且不说目前世界上进行的战争中,火炮依然是双方交战中主要的火力输出方式,即便是军费最充裕的美国军队,其也没有将炮兵扔到一边,反而是世界上最早实现炮兵数字化的军队。

▲ 美国Brutus155毫米卡车炮
而且,即便美国那么财大气粗,现在也在试验卡车炮这种“廉价”自行火炮(本文主要谈155毫米级的)。
其实不光是美国,俄罗斯也在搞卡车炮,法国早就搞出了“凯撒”,日本是19式车载炮,瑞典为“弓箭手”,以色列有ATMOS 2000等等。

中国除了之前外贸的SH-1卡车炮之外,现在也有了自用的52倍155毫米卡车炮,此外还有与之类似的外贸SH-15卡车炮。
在卡车炮“当红”的大背景下,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陆军的印度其实也没有坐视不动。

印度拥有110万规模的陆军,其除了3个独立炮兵师及10多个炮兵旅之外,14个作战军(1个在建)下属的每个作战师中各有1个师属炮兵旅,每个步兵旅中还有1个炮兵团(印军习惯称谓,实力为营)。
总计印军中有220个炮兵团,其规模还是非常庞大的。
印军炮兵部队中火炮型号和来源庞杂,其中既有瑞典造的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也有苏俄系的M46式130毫米加农炮和D30式122毫米榴弹炮,还有英系的IFG系列105毫米榴弹炮。
由于在当年先进火炮采购案中出现了严重吃“回扣”的行为,此后印军的火炮出现了一个长达30年的停滞期,没有新火炮的补充。
近年来,印度陆军终于难以忍受规模庞大而落后的炮兵,决心更新其火炮兵器库。

措施之一:采购145门美制M777式超轻155毫米榴弹炮;
措施之二:采购100门韩国造K9式155毫米榴弹炮;
措施之三:采购114门本土造丹努什155毫米榴弹炮;
措施之四:改造数量庞大的M46加农炮(可能是以丹努什的炮加M46的炮身)。
平心而论,卡车炮价格相对较低,而机动性、维护性很强;性能较强的卡车炮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通过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这类火炮其实很适合印度陆军。

2002年,南非丹尼尔公司推出了一款卡车炮,其最初采用45倍155毫米火炮,后来则更换为52倍155炮,当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配置。
这款名为T5-52卡车炮的诞生其实是瞄准了印度市场的。
为了“入乡随俗”,南非丹尼尔公司在军火谈判中也贿赂印度官员,以求得印军中数额巨大的订单。但没想到事情败露,印度取消了丹尼尔公司的竞标资格,包括卡车炮在内的诸多军火订单一度对丹尼尔公司关上了大门。
煮得半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眼看着世界军工强国都在啃印度这块肥肉,丹尼尔公司也不甘心就此放弃。

于是丹尼尔公司找到了印度著名的塔塔汽车,由二者“合作”研制一款“新”的卡车炮,这就是Tata-155卡车炮。
为了让该炮具有更多的印度特色,其底盘更换了下,但基本上则没太大变化。

该卡车炮曾在一些报道中称其具有360度全向射击能力,但实际上从该炮驾驶室的强度,弹药的存放位置和火炮布局来看,实际上只能在向后左右40度范围内进行射击,并不存在所谓的全向射击能力。
不过,其火炮毕竟是“舶来品”,发射V-LAP增程弹时最大射程可达55公里,可打击的范围还是很可观的。
早在2012年的时候,该炮就进行了展示,但似乎印度军队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其中可能有两方面因素:

第一:“国产火炮”回扣空间不大,当时印度正在进行采购美制M777和韩制K9的谈判,从后来结果看,两类炮的采购单价均超过了500万美元,很难说没有吃回扣;
第二:在Tata-155卡车炮出现的时候,印度也在进行丹努什系列火炮项目,在该炮的延展性发展中就包含了卡车炮,印度显然对丹努什系列更感兴趣。
另外,印度也不是不知道塔塔的155车载炮其实是丹尼尔公司T-5摇身一变来的,可能还是多少有些芥蒂。
言谈及此,丹努什又是个什么火炮呢?

该火炮其实就是印度国产FH77B的版本,而在K9和M777到来前,FH77B是印度陆军的绝对压制火力。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印度曾以13亿美元的高价采购了410门博福斯FH77B榴弹炮。
炮是好炮,就是有点贵,要知道这可是30多年前。
结果一查就查出问题来了:瑞典公司向印度行贿达4620万美元。
虽然说印度军购中类似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此事公开后还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此后印度陆军的火炮外购就成了一个雷区,以至于30多年未能更新火炮。
不过,虽然有着这种不愉快,印度军队在使用FH77B的时候却对其评价很高。这410门FH77B撑起了印度机动炮兵和军级炮兵的主力,并在1999年卡吉尔冲突中表现出色。

但再好的炮,也经不住岁月的摧残和恶劣的后勤维护。
在使用过程中,超过半数的FH77B已经报废,剩下的也是风烛残年。
印度一方面继续外购火炮,另一方面也得到了FH77B的图纸,进行国产化生产,并命名为丹努什火炮。
2016年,印度陆军开始接收首批6门丹努什的样炮,其中有2门为39倍155毫米基型炮,2门为配备车载计算机的改进型,还有2门为45倍155毫米炮。

但是在试验丹努什过程中印度遭遇了极大困难,其中多次因炮弹打坏制退器而测试失败。有意思的是,印度事后还将测试失败的原因归咎到使用了中国某个小厂家生产的零件上来。
经过了几番折腾后,丹努什终于勉强通过了陆军的测试,计划进行大量生产。
而印度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点是,小步快跑的路子走的没错,但却是建立在每一步都没有踏稳的基础上。
比如丹努什火炮的测试,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勉强通过测试那只是印度对外宣称的。按照我们的一贯经验来说,该炮距离真正量产、服役、形成战斗力还有很大差距,参见下其阿琼兄弟咱们就都明白了。
而这个丹努什火炮在仿39倍155炮的同时,就上马了45倍155项目,并决定量产后者。

后者其实还未彻底成功,就又跟风上马了52倍155项目。

同样这种炮也谈不上成功,就再次跟风搞出了52倍丹努什的车载炮版本,这速度堪称奇迹了。
卡车炮这种武器,看起来简单,其实细究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关键是你这个炮安装在卡车底盘上,后坐力的问题怎么处理?火炮如何打得准?能不能经得住复杂环境下长期作战的考验?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我们国产卡车炮,其在列装部队前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严格测试,是通过试验场中跑出来和打出来的数据,最终才列装部队的。
印度目前推出的这款卡车炮,尽管外型上有点意思,但其在展台上的时间恐怕要多于在试验场的时间,这对于一款武器来说肯定是不行的。
哪有在展台上就能展出战斗力的武器呢?

所以对于印度国产卡车炮,其实不宜高估,其距离真正的列装距离尚远,也就仅限于尝鲜的地步。
但是,印度军队并非没有对卡车炮的需求,只不过其内部问题导致其未能统筹资源做出合理选择罢了。
而我们说了这么多其实还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印军中火炮的口径和源流是在是太多了:
英系105毫米榴弹炮(牵引)基数过大,仍将持续服役;
苏俄系122毫米榴弹炮(牵引)和130毫米加农炮(牵引,少量改自行)短期也无法退完;
瑞典系博福斯是39倍155毫米炮(牵引);

美系M777是39倍155毫米炮(牵引/吊运);
韩系K9是52倍155毫米炮(履带自行);
丹努什量产版是45倍155毫米炮(牵引);
正在测试的还有丹努什52倍版本(牵引)和该版本基础上的卡车炮(卡车自行)。

这么多源流、口径的不同类型火炮,同时装备,而印度国产炮弹又不怎么过关,这后勤的头得有多大?
1999年卡吉尔冲突25万发炮弹就打光了印军的库存,如今印军的火炮更为庞杂,甚至作战都是以10天为期限的。
也就是印度跟巴基斯坦这样的对手“菜鸡互啄”,要是跟真正的数字化大炮兵对决,会遭遇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