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烂枪辈出”,刺刀版100式冲锋枪,看一眼整个人都不好

军迷圈官微
文|武器正能量

(二战日军主力步枪为38式步枪,也就是俗称的三八大盖儿,这破玩意儿1905年命名,日本人使用了整整40年)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也是给人类造成灾难最大的国家,二战日军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军队。但是,在轻武器研发应用方面,日本又是二战主要参战国中【不包括中国】最“菜”的一个国家,二战日本轻武器研发应用和日军战术一样、处处透着守旧的风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二战后期和苏联的较量中,日军的装备劣势就迅速暴露。

而且,和其他的主要二战参战国在战争过程中都在大力发展新式武器不同,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仍在坚持使用传统的轻武器,日本轻武器的发展在二战中并没有多少进展。日本轻武器在二战中唯一的发展是仿制了美国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但是该枪仿制成功之时日本已经穷途末路,该枪只生产了250支,其中只有125支组装完成。
三八大盖儿
日本二战期间主力轻武器是38式步枪,也就是在国内很有名的三八大盖儿。该枪在1905年完成命名,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投降,38式步枪仍是日本军队主力制式步枪。三八大盖儿来源于日本的30式步枪,30式步枪是日本在德国毛瑟步枪的基础上仿制的型号。

(38式基础上发展的99式狙击枪)
日本是近现代历史上后期才崛起的列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日本部分完成工业化之初,日本的步枪研发生产能力并不是很强。日本最早期的步枪之一,也就是村田步枪的设计开始于1874年,在1875年,日本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村田到欧洲考察之后,又经过了5年时间,村田才研发出村田步枪。村田步枪“由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小石川步枪制作所生产,并请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指导全枪生产,机械加工和弹壳制造技术则聘请比利时和德国的10多名技术员指导,该枪是日本第一把自己设计并制造的制式单发后装线膛步枪”。

(村田步枪)
村田步枪的原型是法国夏斯波步枪,两种步枪的大小尺寸、外观和内部结构几乎完全相同。村田步枪的口径为11毫米,发射1871式毛瑟圆头弹。该型步枪“初速435米/秒、射程1300米、全枪长1275毫米、枪管长817毫米、全枪重4.06千克,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长710毫米、重量0.79千克”。该枪整体性能还算可以,也就此拉开日本国产步枪研发生产的序幕。

(三八大盖儿原型是30式步枪,仿制德国毛瑟步枪)
只是,在后来的战争中,村田步枪也暴露出性能严重落后的缺陷,再加上当时世界步枪的革命性发展,日本开始发展新的步枪。30式步枪是日本在村田步枪之后研发的新一款步枪,该枪在1897年定型,该枪最大的特点是开始借鉴使用西方最新的无烟弹药技术。30式步枪采用6.5毫米口径步枪弹,这种子弹的突出特点是“射程远,穿透力大,后坐力较小,便于射手发挥极致水平,实战射击精度极高”。
30式步枪全长1275毫米,枪管长797毫米,总重3.95千克,5发容弹量,弹药初速为每秒765米。该枪的整体性能还算不错,在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射击精度。但是,同样是在日俄战争中,30式步枪也暴露出一些缺陷,该枪没有防尘盖设计,风沙非常容易进入枪管进而导致步枪卡壳。在38式步枪出现之后,该枪随即退居二线转为训练用枪。

(日本冲锋枪发展并不算晚,1927年日本就研制出一款8毫米冲锋枪,和美国著名的汤姆逊冲锋枪很相似,也有弹鼓供弹设计)
鉴于30式步枪在日俄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日俄战争后,日本随即开始对30式步枪进行改进。日本“将30式步枪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然而增加防尘盖的立意虽然良好,不过却又为操作时增加了独特的金属噪音。其他改进包括在准星两侧增加护翼,三八式步枪机械瞄准具早期采用V型缺口照门,后期采用觇孔式照门”。这种新改良的步枪在1907年开始量产,但是却以1905年日本的年号命名,也就是38式步枪,三八大盖儿。该枪只是对30式的部分设计进行了改进,弹药仍然使用30式6.5毫米弹药,日本30式6.5毫米弹药的问题也被延续到38式 身上。
38式步枪只能算是日本第一代无烟火药弹药步枪30式的改良版,整体改进幅度并不是很大,再加上30式在日俄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优异的射击精度性能,日本对30/38式步枪也就越来越认可。同时,日本人性格中的固执己见也限制了30/38式步枪、以及日本轻武器的发展。

(日本在二战结束之前实际上就研发成功并列装一款冲锋枪,这款冲锋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烂枪100式)
举例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开始出现以后,西方军事强国就迅速发现,和传统的步枪要求600-800米的有效射程相比,配合坦克使用的步枪射程只需要400米。而这个思路也促使欧洲强国开始缩短步枪的长度,德国98式就从1.24米缩短到1.1米,苏联的莫辛纳甘也从1.3米缩短到1.2米。但是,对此,日本并不认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推崇法国的军事理论,而法国的军事理论则是轻视坦克作用、非常重视碉堡防御的。但是即便如此,法国也和德国、苏联一样缩短了枪管。而日本却偏偏固执己见,受此影响,日本38式也成为二战最长的步枪。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受日本人的固执守旧性格影响,对于二战期间快速发展的半自动、全自动武器,日本同样不重视。半自动武器在二战日本只有仿制的美军M1加兰德一个型号,全自动的轻武器,比如冲锋枪也直到二战后期日本才研发列装,该枪也被称为史上最烂的冲锋枪之一。
看一眼整个人都不好的100式冲锋枪
在步枪之外,二战期间主要参战国也纷纷开始加速发展列装冲锋枪,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到二战后期甚至成为苏军主力轻武器。而作为主要参战国,日本的冲锋枪发展却出奇的缓慢。

(看一眼整个人都不好的刺刀版100式冲锋枪)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就见识到冲锋枪的战场使用价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7年,日本也曾研发出一款外形和美国汤姆逊冲锋枪很相似的冲锋枪。但是,出于对38式步枪高精度的认可,以及日本资源有限的战略弊端,日本军方非常排斥这种需要很多子弹、精度也很有限的新枪械。受此影响,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实际就量产列装了一款冲锋枪,也就是史上最烂的冲锋枪之一100式。

在二战初期的中国战场日本再次认识到冲锋枪的价值,在此后日本开始研发冲锋枪,1940年100式冲锋枪定型。该枪仿自德国MP34冲锋枪,全长900毫米,每分钟射速700发,侧置弹夹,装弹30发。但是,同样是受日本使用思路影响,100式冲锋枪并未大批量列装,该枪的生产数量也很有限,该枪总产量据称只有10000多支。
而且,100式冲锋枪的设计和性能也非常糟糕,日本居然为100式冲锋枪设计了刺刀。该枪还没有保险,随时随地都处于待击发状态、十分容易走火。
而由以上就可以看出,二战日本的轻武器发展还是非常糟糕的,日本甚至都没有搞清楚该如何使用冲锋枪。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