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人为什么不过"圣诞节"?159年前洋人的罪行不能忘记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风满楼

12月25日,传说是西方国家信奉的"神"耶稣的诞生之日,这个日子被他们称之为"圣诞节"。在这一天会像中国年一样,用非常喜庆的方式来庆祝,放假休闲,装饰房屋、聚餐会友、购买商品等成了必要的活动。

▲西方圣诞节装饰

不知从何时起,这股西方刮起的洋节风也在中国开始流行,虽没有西方国家的隆重热烈,但也会看到在许许多多中国"现代化"都市中掀起异样的节日气氛,白胡子的圣诞老头满街皆是,祝愿欺骗的话到处都有。

▲圣诞节往往成了年轻人的时尚

"这不正常!中国人要过中国节,不能忘掉历史崇洋媚外。"许多文人志士早就发声声讨这一怪象。

中国人不过洋节。每当这时候微信群里都会有正能量传播,其中就有这么一条:1860年12月25日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耻辱的日子。

▲信息虽然不准确,但能量很正

能够记住这一事件足以称的上中华好儿孙,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这个日期并不是火烧圆明园的确切日期。其实,这个时间距离真正火烧圆明园的日期已过了2个多月,如果要是再回到159年前寒冬里的这一天,此时的圆明园早已被强盗烧成了灰烬和碎砖瓦砾,但这个日子是在圆明园烧焦后,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12月25日致强盗巴特莱上尉信的日子,信中很形象的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比喻成:两个强盗闯进了中国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毁灭了东方瑰宝,犯下了滔天大罪。也可以理解这一天是西方明文记载中国遭受屈辱的日子。

不过洋人节,是因为洋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时间倒回到159年前。为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强行占领圆明园。

▲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及圆明园形势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据统计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英法联军罪恶滔天

10月18日,英军强盗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大火中灰飞湮灭,大火烧了3天3夜,只留下一个遗址,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最可恨的是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帝国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了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咸丰帝的御批

▲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之园

如今的中国不再积贫积弱,列强也不敢再窥伺中国,中华儿女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少一些崇洋媚外,多一些爱国爱家。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