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俄飞行员牺牲,夜战直升机夜间坠毁,号称暗夜杀手却问题一堆

军迷圈官微
文|虹摄库尔斯克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12月11日莫斯科时间晚上11点左右,一架俄军米-28武装直升机在俄罗斯南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科罗诺斯克机场周边坠毁,2名飞行员遇难,原因可能是飞行员的失误也可能是技术故障。俄罗斯国防部声称,该机是在科罗诺斯克机场附近进行夜间和恶劣气象环境飞行时坠毁的。该机出事时没有携带任何弹药,因此附加损伤应该不大。目前相关调查工作已经在开展。
目前相关的现场照片还没有公布,直升机的具体型号也没有公布,只知道是一架米-28直升机。但从夜间飞行这个状态来看,很可能是最新型的米-28N“暗夜猎手”夜战武装直升机。

图片:网上没有找到过米-28直升机夜间飞行的照片,其夜战能力仍然受到怀疑。

图片:此前坠毁的米-28N夜战直升机,注意其旋翼顶部就没有安装毫米波雷达。
米-28N是米-28直升机的夜战型号,也是号称的全天候型号,但是由于俄罗斯电子科技和光电设备技术能力相对薄弱,该机的夜间飞行能力其实一直受到怀疑,这次坠毁事件使得外界对该机的作战能力再次质疑。

图片:直-10直升机夜间飞行照片,这种照片米-28N重来没有过。
米-28“浩劫”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单旋翼带尾桨专用武装直升机。该机设计工作开始于1980年,1982年制造出了米-28原型机(黄色012)。但在1984年10月,苏联空军选择了卡莫夫设计局卡-50“黑鲨”武装直升机作为自己新的反坦克直升机,这对米-28项目打击很大,虽然该机仍然继续发展,但被苏军给予了较低的优先级。
米-28最初的原型机是一种白天型武装直升机,从下图这架黄色012号原型机的光电设备来看,其只有机鼻下的圆柱形转塔,窗口单一功能有限。

图片:米-28“浩劫”的黄色012号原型机,该机只是白天型武装直升机。
1987年12月,米-28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罗斯维尔托尔工厂开始了小批量生产,1988年1月第一架量产米-28A原型机(黄色032)首飞,该机配备了一台更强大的发动机和一个“X”型尾桨。
米-28A于1989年6月在巴黎航空展上首次亮相,但是1993年被取消发展,因为它再次被认为与卡-50武装直升机相比没有竞争力,主要是当时的米-28A直升机还不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是一种白天型武装直升机。

图片:在当年巴黎航展上展示的米-28A量产型,仍然是白天型,最终量产计划被取消。
其实早在1991年9月,苏军就同时向卡里莫夫和米里设计局发出了研制卡-50和米-28武装直升机夜战型的计划,此时距苏联解体仅仅还有3个月时间。
米里设计局果断选择放弃继续研制米-28A,转而研发夜战型米-28N,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研发进度极为缓慢,而其死对头卡-50后来则成功进入了俄军服役。
服役后的卡-50参加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但正是这次参战引起了俄军对卡-50的不满,并列共轴旋翼的设计在激烈的陆战场上被认为是易损和不可靠的,对抗性更强的陆空作战让过去从事反潜作战的卡莫夫直升机水土不服,坠毁的卡-50直升机甚至摔死了一名将军,这让米里设计局的米-28获得了重新被俄军青睐的机会。

图片:卡-50直升机的不可靠让米-28N有了发展的机遇。这是米-28N夜战型的原型机。
1995年,米里设计局新一代的米-28N“暗夜猎人”武装直升机曝光,N的命名意味着“夜晚”。1996年11月14日,米-28N武装直升机原型机(白色014)进行了首飞,其最显著特点是在主旋翼上方安装了一个圆形的雷达整流罩,类似于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样式,米-28N还改进了光电瞄准设备。
但由于经费问题该机的发展被多次中断,第二架改进后的原型机直到2004年3月才重新亮相。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俄罗斯空军司令终于表示,米-28N和卡-52武装直升机将成为标准的俄罗斯武装直升机。

图片:米-28N螺旋桨顶部的N025型毫米波雷达。
2006年6月5日,第一架生产型的米-28N武装直升机交付俄军,到2015年总计购买了67架米-28N。在国内装备的同时,米里设计局在米-28N武装直升机基础上还研制了米-28NE出口型直升机,以及一种更加简单的白天型直升机米-28D,其中米-28NE直升机先后被伊拉克、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采购。
此外,俄罗斯还在米-28N直升机基础上研制了独特的米-28UB武装教练直升机,专门用于武装直升机飞行员的训练飞行,并保留完整的作战能力。

图片:米-28N的光电设备包括OPS-28“路径”光电搜索瞄准转塔(下)和TOES-521球形光电转塔(上)。
但是,在米-28N的发展过程中,俄罗斯贫弱的光电系统研发能力使得整个项目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虽然米-28N武装直升机原型机首飞,但当时安装在旋翼顶部的N025型毫米波雷达长期无法定型实用,所以量产的米-28N很多时候居然是没有带雷达的,其夜间战斗能力大打折扣。

图片:目前装备俄军的米-28N很多是不带雷达的,只能够靠光电设备保障夜间或复杂气象环境飞行。
为何说这具雷达对于夜间飞行非常重要呢?
N025型雷达是一种具有搜索、火控、地形规避、气象探测等功能的多用途雷达,对于飞行安全非常重要。
该雷达采用毫米波/厘米波双波段,功能类似于“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上的“长弓”雷达,其接收和发射天线模块位于直升机的旋翼上,雷达采用抛物面天线围绕旋翼中心轴旋转,可以为直升机提供方位角360°、俯仰角-25°~+15°的探测,对直升机时刻掌握自身安全环境和威胁来源非常有帮助,并能够引导导弹的发射。

图片:N025型雷达安装在米-28直升机旋翼顶部,具有搜索、火控、地形规避、气象探测等多种功能。
N025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37千米,能够对空对地进行近距离搜索,并可以在20千米的范围内同时跟踪4个地面或空中目标,还拥有低空飞行的地形匹配功能,还能够探测100千米内的危险气象情况,具有气象雷达的功用,对于夜间低空复杂气象飞行的米-28N武装直升机来说非常重要。

图片:由于N025雷达长期不能实用化,所以米-28的产量也有限,米里公司还得靠生产米-24直升机度日。
如果这次坠毁的是一架没有安装N025雷达的米-28N,那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中,米-28N只有依靠自己的光学探测设备来保障飞行。
米-28N直升机的航电套件是罗曼斯科耶设计局研制的BREO-28(“产品930”)系统,整套系统由两台Baget-53-015计算机控制,综合了瞄准传感器、导航、通信、自卫系统、数据显示系统、SUO-280N-01武器管理系统等组成,加装了一个新的“Izdeliye 296”机载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图片:圆盘状的光电搜索/瞄准转塔是后座武器操作员使用的。
外部光电设备包括炮塔上部的圆盘状OPS-28“路径”光电搜索/瞄准转塔和乌拉尔光学机械厂TOES-521球形光电转塔。
其中后座武器系统操作员使用的OPS-28转塔尺寸远比老式的米-28A转塔大得多,内置电视和前视红外传感器,具有宽窄视场,左右视角+-110°,高低视角+30~-45°,对坦克大小的目标的发现距离是7千米,瞄准距离是5千米。

图片:米-28N后座武器系统操作员拥有不错的夜视夜瞄能力。
相对来说,飞行员使用的TOES-521型球形光电转塔就小得多,而且前座飞行员的两个液晶显示器的功能也没有后座的强大,这为其夜间飞行埋下安全隐患。
俄罗斯人也知道这个转塔不靠谱,在最新型的米-28NM上,将其换成了一个新型的横置圆柱形光电转塔,这个新转塔与卡-52上使用的GOES-451多通道陀螺稳定光电转塔很像,在陀螺稳定平台上设置了宽窄视场电视通道、热像仪、激光测距/目标指示仪,目标激光照射亮点探测器和反坦克导弹激光制导系统等。这些光电探测系统与飞行员的头盔瞄准系统联动,极大地提升了米-28NM武装直升机的态势感知能力。

图片:米-28N飞行员使用的球形转塔功能少很多,只能够满足基本的夜间飞行。

图片:米-28N的前座飞行员座舱,这次坠毁疑似飞行员操作失误或机械故障。
正是由于米-28N的夜间作战能力并未达到俄军要求,因此根据俄罗斯军方的要求,米里设计局于2009年开始研制新型的米-28NM“超级暗夜猎人”武装直升机(296工程,“先锋-3”),这是对米-28N的一次深度改进,为其换装了新的电子设备、发动机,以提升飞行性能、战斗力和操纵性。
2011年7月29日,米-28NM原型机(机号为黄色701)下线,直至2016年10月一直在进行各项试飞工作。2017年12月,俄罗斯国防部与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签订了一份政府合同,生产第一批米-28NM量产型武装直升机,首架量产型米-28NM(机号为红色70)于2019年4月首飞。

图片:米-28NM直升机,注意其更换了新型的圆柱形横置光电转塔,飞行员夜间飞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9年6月27日,作为第五届“军队-2019”国际军事技术论坛的一部分,俄罗斯军方再次与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在2027年底前交付98架米-28NM武装直升机,至此米-28NM武装直升机终于获得了准生证,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希望此时,这种直升机的夜间飞行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