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为苏联叛将立雕像,捷克如此无底线挑战俄罗斯,到底图什么?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这个月24号,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市准备立一座特殊的雕像,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放布拉格市的“英雄”,只不过捷克要纪念的“英雄”有点出乎意料,他的名字叫做“弗拉索夫”,是一位曾向德军投降的叛变将领。不出所料,俄罗斯迅速就有了很大的反应,26号俄罗斯驻捷克大使警告布拉格,最好放弃这个想法,否则将会违反在《反人类罪公约》。

弗拉索夫将军,在历史上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当初也是根红苗正的苏联“红一代”,1924年7月到1925年在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深造时,还跟苏联“三驾马车”其中的两驾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是同班同学,毕业后一直受到重用,甚至出任第4机械化军的军长,可见此人是多么的位高权重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弗拉索夫带领37集团军在乌克兰方向抗击德军,给与德军重大杀伤。在基辅会战苏军全线崩溃之后,他并没有投降或者消沉,而是坚决回到苏军控制区,斯大林甚至曾亲自下令用飞机把他接到莫斯科,授予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眼光还是很有力的,弗拉索夫受到器重之后打仗很玩命,在1941年年末的莫斯科会战中,弗拉索夫带领第20集团军顽强抵抗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挫败了德军赶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的企图。而在朱可夫策划的冬季反攻期间,第20集团军也是作战最勇敢、向西推进最深远的部队之一,斯大林有理由信任这位将军,于是任命他为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发起解围列宁格勒的战役,也正是这次战役断送弗拉索夫的远大前途。

1942年,弗拉索夫在解围列宁格勒的战斗中,连同第2突击集团军的13万人深陷重围,德军动用了包括3个党卫军师的部队围歼这股彪悍的苏军,这次弗拉索夫没能重现在基辅战役中的坚韧,最终在一个小村庄里被俘虏,在集中营里经历了痛苦的折磨之后他选择与德国人合作,于1944年成为了“俄罗斯解放军”的将领。对这样一个人的研究从未间断,至今难以定论弗拉索夫叛国的原因,它之前的表现实在不像是个怕死的人。

这样一个伪军又是怎么成了捷克的大英雄呢?原来,在德国江河日下的情况下,弗拉索夫带领着几十万俄罗斯伪军也开始为自己的后半生找出路了。1945年4月,苏联红军的推进步伐已经逼近柏林,长期被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越来越靠近前线,和当年的华沙一样,这里也爆发了起义,像镇压华沙起义一样,德国对捷克也毫不手软,但由于之前的战争消耗太大,德军连镇压捷克的兵力都拿不出来,于是只能交给弗拉索夫带领的伪军去完成。

但此时的弗拉索夫已经不愿意再为德国人卖命,在捷克义军的请求下临阵倒戈,赶走了捷克境内的德国军队,顺便“解放”了布拉格市。但是,弗拉索夫在布拉克的美梦也只坚持了2天,因为苏联科涅夫元帅率领的军队正加速赶往布拉格,而且苏联拒绝与叛将弗拉索夫和谈,为了不被剿灭弗拉索夫撤出了布拉格市,此后科涅夫元帅陆续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至少在俄罗斯看来,科涅夫才是解放布拉格的英雄人物。

长期以来没有人反对这个结论,但是捷克这次的态度非常强硬,他们认为弗拉索夫才是布拉格真正的解放者,之所以如此无聊,是因为在冷战期间科涅夫做了很伤害捷克的事情。布拉格第六区的区长甚至声称:“保留科涅夫的雕像是一种耻辱”。笔者认为,捷克这明摆着是在报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的一箭之仇,当时科涅夫负责收集布拉格市情报,为后续入侵布拉格市铺平了道路,也难怪要拿科涅夫元帅的雕像“开刀”了。

捷克和俄罗斯之间矛盾与二战无关,在捷克看来,弗拉索夫和科涅夫没什么分别,两国的嫌隙产生于上世纪的70年代末。1968年1月捷克最高领导“杜布尔克”开始的一系列的革新,这原本是人家捷克的“家内事”,可苏联那边却坐不住了,害怕其他华约国家效仿最终影响自己的“大哥地位”,给予捷克压力,最终在8月20号假借客机迫降,带着50万大军、5000辆坦克、装甲车辆入侵并占领布拉格市,甚至逮捕了杜布尔克。

从此捷克与苏联便结下了梁子。历史界则认为“布拉格之春”在东欧埋下了变革的种子,为后来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导火索,也算是自食其果了。即使到了今天,布拉格之春的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布拉格要用弗拉索夫的雕像代替科涅夫并非出于对前者的感激,而是在故意否定苏联(俄罗斯)在二战中的作用,苏联还有今天的俄罗斯以击败第三帝国的解放者自居,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来源于此,而欧洲国家想要否定这种历史定位,其目的当然是为了进一步打压俄罗斯。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