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冲锋枪之争:波波莎和施迈瑟,究竟谁是世界最优秀的喷子?

军迷圈官微
文|科罗廖夫
在整个二战中,有两款枪械堪称世界闻名,那就是苏军PPSH-41波波沙冲锋枪和德军施迈瑟MP40-冲锋枪。端着MP40的德国士兵已经成了勇猛的德国军队的象征,而抱着波波沙冲锋的苏联士兵则成了苏联方面的宣传典型。这两款冲锋枪作为双方军队的主力近战武器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那么,这两款冲锋枪对比起来,究竟谁更优秀呢?

“波波沙”原名什帕金1941型冲锋枪(即PPSh-41型冲锋枪),是苏联著名武器设计师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什帕金于1941年设计出来的一款冲锋枪,发射7.62×25毫米的托卡列夫手枪弹。“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联在二战生产数量最多的武器,没有之一,和其前一代的PPD-40冲锋枪相比,“波波沙”制造成本更低,武器复杂度更低,同时射击距离也更低。但就这么一款采用“开放式枪栓、反冲式原理”的低廉枪支,却能一举成为二战最成功的冲锋枪。
据不完全统计,“波波沙”在二战期间一共生产超过600万支,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常常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即使至今,某些非洲的非正规军事冲突中,仍然可以见到一代苏联神枪“波波沙”的影子。

首先说这两款枪械的性能,波波沙弹匣容量为71发,采用弹鼓供弹,因而具有极好的火力持续性。二战期间,苏军的各种自动枪械,其数量之多,只能用这一个词儿来形容:泛滥到人手一支。弹药的消耗也是极为可观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每年在步兵武器枪弹一项上,就要消耗60亿发枪弹。
波波沙的射速为每分钟900发,如此高的射速保障了其猛烈的火力,在近距离作战情况下,波波沙的火力异常凶猛,可以有效压制对手或向某个可能存在敌军士兵的地区进行扫射。使用7.62mm的威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冲锋枪武器而言这点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从精确性方面来看,波波沙连续射击很难掌控后坐力,且基本只能攻击100米内的目标,距离过远则射击精度大幅下降。

MP40冲锋枪在设计之初,是用于配备随同装甲部队行进的士兵,进行近距离的精确射击。其射速仅有每分钟500发,弹匣容量也不过32发,采用9mm手枪弹。这样的射速决定了MP40是进行精确射击的武器,压制采用半自动武器的对手没有问题,但是要和准备全自动武器的对手抗衡难度较大。不过其较低的射速和较为精良的工艺,带来的是较好的精确性。在其200米的有效射程内,尤其是100米左右的距离里,MP40的精确度是非常高的,这点在大量的二战回忆录中都有提及。

对比而言,MP40在精确度和威力方面有优势,而波波沙在射速和弹匣容量方面优势较大,两款武器各有千秋。曾经有人选用一个故事来判定MP40和波波沙之间的差距,即在斯大林格勒这种地区作战的德军士兵,都非常希望能够缴获一把苏军波波沙冲锋枪,来为自己的生命添一份保险,这证明波波沙要比MP40更加优秀。不过以此来评价波波沙和MP40的优劣是不客观的,之所以在斯大林格勒区域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苏德军队交战的战场经常处于浓烟笼罩之中,到处的障碍物,需要冲锋枪交战的情况一般都是极为激烈的短兵相接。这样的情况下,适合近距离火力猛烈的武器发挥效果,不适宜精确射击的武器。

“波波沙”也深受德国军队的喜爱,身为苏联第一常见的冲锋枪,也同样为德国第二常见的冲锋枪,仅次于MP-40。不少德国士兵,在缴获“波波沙”冲锋枪后,也会迫不及待的换上,而舍弃德军提供的MP-40。为此德国士兵们都常备有将PPSh-41的7.62毫米口径改造成发射德军9毫米口径的工具,接受改造的“波波沙”甚至还有德国国防军编号:MP41(r),可见德国士兵有多么喜欢用苏联的“波波沙”。
事实上在苏军部队中,也有士兵希望拿到一支德国MP40来使用,因为MP40的精确度较好且重量较轻,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真的要把两款武器进行优劣对比,只能说MP40在100米以上的距离会更加有优势,而波波沙则在100米内的极近距离有更好的发挥,持有这两款武器的德军和苏军交战,还是要看作战的条件,不能盲目下定论谁的优势更大。

不过,如果单纯以冲锋枪的角色定位来对比,那么波波沙才是那个年代最优秀的武器。尽管MP40更加适合精确射击,但冲锋枪的定位就是用快速而猛烈的火力消灭对手,其瞄准的作战距离显然不需要扩大到两百米。波波沙火力凶猛,可以以扫射的方式快速杀伤对手的特性无疑更加符合冲锋枪的定位和要求。

MP40强调的精确射击,其实不太符合冲锋枪的定位,如果交战距离扩大到200米,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枪械进行射击。从这点意义上说,波波沙才应该算是整个二战中最好的冲锋枪,MP40略处下风。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