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战机界的常青树!总产量超过10000架,服役超过一甲子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一看到这个题目,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知道,说的是米格-21战斗机。的确,米格-21战斗机是迄今为止,喷气式战斗机家族中的一个传奇存在。该机早在1953年时就已经立项研究,1955年首飞,1958年正式量产并列装苏军部队。和后辈F-22、F-35这类研制周期接近20年的飞机相比,米格-21绝对是一个"短平快"的典型。然而,短暂的研制周期,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米格-21在1960~1990年的30年冷战中,始终是苏东集团航空力量的典范作品,并且参加过世界大部分局部战争,到今天为止依然在十多个国家空军中服役,堪称是战斗机界的常青树。

米格-21的诞生是早期苏联空军作战任务需求的重要体现。1949年时北约成立,1955年时华约成立,东西方对峙进入一个高峰。在战略导弹尚未出现的岁月里,能够携带核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是东西方用于核打击的唯一武器。但是从地缘上看,苏联没有类似于美国那种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因此自家轰炸机出远门无法得到战斗机的有效掩护;从技术上看,苏联当时的轰炸机,无论是米亚-4还是图-95,在航程上都不足以执行轰炸美国并安全返航的全程飞行任务。在攻的方面不及美国的情况下,苏联只能想办法在"防守"的一面强化自己。而米格-21这类高空高速的战斗机,就是苏联防空作战的首选。

米格-21战斗机机体小巧,最大起飞重量仅9.6吨,相当于F-15战斗机的空机重量。该机采用单发单座、中单翼设计,大三角主翼+尾翼的气动布局。飞机采用效率最高的机头进气设计,同时在机头进气口内含有一具激波调节锥,以调节进气道大小,便于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获得最佳进气效率。同时,尖锐的激波调节锥还有利于"刺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米格-21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05马赫,是人类迄今为止列装的,能够飞到2倍音速的最小的战斗机,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受1950年代"空空导弹万能论"的影响,早期的米格-21没有配备固定航炮,而且仅有3个外挂架,其中机腹挂架通常用于挂载副油箱,以增大飞机航程,而左右机翼下的挂架则用于挂载空空导弹,用来攻击敌机。但是在越南战争的实际检验中,由于早期空空导弹性能不佳,航炮的重要性重新得到体现,所以,后续的米格-21型战斗机都重新安装了23毫米双管航炮,同时还把外挂架增加到5个,也就是机腹下1个,两翼下各2个,这样米格-21就可以携带4枚空空导弹进行作战,对空火力增加一倍。

米格-21作为一款典型的二代战斗机,其典型作战方式,并非是和对手进行空中格斗。这是因为,米格-21采用大三角翼气动布局,这种机翼相对轻薄、后掠角度大,因此阻力小,非常适合超音速飞行。但是三角翼在进行机动飞行时风阻较大,因此如果陷入格斗空战,则米格-21的机动性大打折扣,无法长时间和敌机进行格斗比拼。所以,自越南战争时代开始,米格-21战斗机就摸索出了一套"快打快收"的作战模式。

在越战期间,越南空军的米格-21大多是在地面引导下,快速起飞,并首先进行超低空飞行,绕到前来轰炸的美军F-4鬼怪式战斗机背后,然后打开加力迅速爬升到1.5万米以上,然后瞄准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军集群进行俯冲。随着重力加速度的作用,米格-21战斗机很快会加速到1.5马赫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其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米格-21以这种高速从背后对美军机群发动机老鹰抓小鸡一样的俯视打击。

凭借机载武器,米格-21通常发动两次短促打击:首先使用机载AA-2型空空导弹瞄准并攻击美军战斗机;由于AA-2导弹是热寻的空空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特性,所以在发射导弹后,米格-21还会再寻找另外一架美军飞机,对其瞄准,并用23毫米航炮攻击。但是不管攻击是否成功,米格-21都绝不纠缠,而是一路俯冲,从1.5万米左右一直俯冲到约500米高度,然后拉平,凭借其俯冲而下的速度优势快速脱离接触。

米格-21的这种作战方式让美军防不胜防,即使在当今,现役的战斗机也很少有能够有效监视自己身后目标的能力。而且米格-21所使用的AA-2导弹还是红外制导的热寻的导弹,导弹本身不发射任何电磁波,可以完全做到无线电静默。所以米格-21从背后发动突袭时,美军机群往往只有等到队友被击落,才能发现米格-21已经突然杀到。但是等美军战斗机手忙脚乱的打开加力,并开始机动时,越军的米格-21却已经一掠而过,转身撤走了。

由于不和美军纠缠,所以美军的F-4战斗机相对于米格-21的技术优势很难发挥。在越战中,美军飞行员自己也自嘲称:"全世界最爽的就是河内的飞行员。"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而且米格-21在越战中的良好表现也确实和其在中东的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至今越战中米格-21和F-4鬼怪的战斗机,依然是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仅如此,由于米格-21战斗机价格低廉、产量巨大,因此在苏军中还被广泛改装成为各种技术验证机,例如苏军第一款垂直起降技术验证机,就是著名的米格-21改装而来。而苏联图-144дд型飞机所使用的S型机翼,也是在米格-21战斗机上加以测试……

由于米格-21成本低廉,性能卓越,还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诸多国家仿制生产。甚至就连一向自傲的美国空军,在1980年代也曾经向东亚国家寻求进口一批歼-7型战斗机,以装备自家的"假想敌"部队,用来锻炼飞行员和米格-21进行作战的能力。而且西方的第三代战斗机,在研制之初,普遍以战胜米格-21作为基本的设计要求,甚至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在推销自产战斗机时,最常用的一句口号就是"能够压制米格-21",由此可见米格-21对于全世界的影响之大。

时至今日,米格-21和其各种改进型飞机的总产量超过10000架,并且依然在世界十多个国家的空军中服役。从1958年至今,时光飞跃一甲子,尽管时间从未停止过流逝,但是米格-21的传奇依然在不断地书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米格-21及其发展型号,都将会继续翱翔在世界的天空中。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