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的射程太短,解决的希望,是福特级航母那20万千瓦的电能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有可能改变战争模式,比如说飞机、坦克、潜艇等等,它们刚进入军事领域时不被重视,如今都是战斗力的中间。而高能激光也被认为是可以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武器系统,相比于传统武器,它拥有众多优点,不仅高票房的电影喜欢,军事家们也喜欢。
想象图
第一,激光武器的反应时间、打击速度都更快。激光束是以光速行进的,每秒30万公里,是音速的88万多倍,从开火到击中目标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反应速度很适合当做防空武器使用。而且,激光发射器打击方向的调整很灵活,它就像近防炮一样可以快速转动,这是垂直发射导弹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二,传统的战机、坦克、战舰、机枪等武器都会受到弹药的限制,而激光武器只需要电,很适合安装在巨大的核动力战舰上,核动力能够产生无穷尽的电能,基本摆脱对弹药的依赖。第三,激光武器更安全,因此相比传统爆炸物,激光是以聚能燃烧为杀伤原理的武器,基本不会产生附加伤害。当然了,激光武器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炮弹和导弹武器,因为光是不具备智能化的,它不能在超视距之外自主寻找目标,或者接受制导雷达的指引攻击目标,想打出去不管是不可能的,这或许是它的不足之处吧!
人类对激光武器的研究开始的很早,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早,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几乎同时开启了研发激光武器的工程,美国是第一个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国家。1961年,美国研发出人类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2年后美国的激光炮就诞生了,并在实验中证明激光武器是完全可行的。1984年,苏联成功的将激光武器搬到飞机、坦克上,并进行了实战实验,效果良好。但随后不久,这种研究就因为大家都知道的事终止了。有意思的是,美国将激光武器安装在一架波音客机上(ABL激光系统),多次试验拦截导弹等目标,这被各国军迷津津乐道,但这些实验随后销声匿迹,连那架装有激光器的波音客机也被拆毁了。
我国的激光武器属于后来者,但最早的国产激光器在1964年就诞生了,只是在近几年才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最为人熟知的国产激光器就是“沉默猎手”低空战术激光防御系统,它的发射器功率可在30-100千瓦之间调整,最大射程在4000米之外,800米左右只要一瞬间就能少穿10mm厚的钢板,由此可见它已经可以用来攻击轻型装甲车辆了!以目前的射程,应该还不足以拦截导弹,只能对付无人机、直升机之类的慢速目标,这是由于稠密的大气层会导致激光不断衰减。
激光的衰减不难理解,连太阳光都不能无限延伸,距离越远光能就越弱!如果想像防空导弹那样拦截高速目标,激光器的发射功率至少要在1万千瓦以上才行,正如上文所说,能满足如此巨大电能消耗的载体,也只有核动力战舰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新型A1B反应堆,功率比尼米兹级航母的反应堆提高了四分之一左右,而电能供应比尼米兹级提高了近3倍,约20万千瓦,电力的提升与反应堆功率的提升有较大距离,这是因为它采用了大量综合电力技术。英国人首创的综合电力技术,为激光武器上舰扫除了大量障碍,至少军舰的电能供应能够大幅提高,福特级航母有了充足的电之后,到处安装空调,自然也有能力承载大功率的超级激光武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