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盆海军新型战舰试航,多炮塔传统不能丢,6千吨巨舰只为反偷渡

军迷圈官微
文|虹摄库尔斯克
2019年11月12日,意大利海军PPA型多用途战斗舰首舰“保罗·陶内·迪·莱费尔”号首次出海海试。意大利海军于2015年5月4日正式确认了PPA多用途战斗舰计划,以替代老一代的“狼”级、“智慧女神”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弥补FREMM欧洲多用途护卫舰因预算削减而造成的未来意大利海军空洞。
这样一来,意大利海军就形成了以“奥利宗特/地平线”级防空导弹驱逐舰、“贝尔加米尼/FREMM”级大型导弹护卫舰、PPA多用途战斗舰、“司令官”级近海巡逻舰为代表的新一代驱护舰体系。而在该体系中,PPA多用途战斗舰将取代的是传统轻型导弹护卫舰的二线作战地位。PPA型的首舰于2017年2月13日切割钢板开工建造,2019年6月15日下水,计划与2021年5月加入意大利海军。
图片:在地中海的夕阳下航行的“保罗·陶内·迪·莱费尔”号,注意B炮位还是空的。
(一)意大利轻型护卫舰发展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东临亚德里亚海,西南面临地中海,是一个比较大的半岛国家,海岸线长达8000千米。
二战中,意大利海军遭受重创。但由于意大利位于西欧南翼,其本土和西西里岛横亘在地中海中部,将地中海分为东西两部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也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地中海地区对抗的最前沿。因此,战后在北约框架下,意大利海军得到了重建,并迅速发展。
图片:二战中的意大利扎拉级重巡洋舰。
作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之一,冷战中意大利海军的任务是防卫欧洲南翼,并会同美国海军第6舰队等力量,控制地中海和周边海域制海权,压缩苏联黑海舰队等红海军力量在该区域的活动空间。
战时,参加对苏战争,切断东西地中海的航线,使苏联黑海舰队无法西出地中海,而红海军其他舰队无法东进支援黑海的战斗。
图片:战后意大利海军的安德烈-多利亚级直升机巡洋舰。
图片:意大利的航空战舰——维内托级直升机巡洋舰。
图片:在“维内托”号巡洋舰上起降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
在冷战时期,意大利海军最大的对手就是苏联部署在黑海的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由于地中海地域环境受限,大舰反而活动不便,所以意大利海军高度重视导弹舰艇的发展,即使是当年唯一的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加里波第”号也安装有反舰导弹,具有较强的单舰反舰作战能力,在西方海军航母中算是奇葩。
而意大利海军毕竟规模不大,预算有限,因此在有限的预算额度下进一步提高作战效能,只能在发展主力舰只的同时,更多地建造轻型导弹舰,以数量取胜。
图片:拥有舰炮、反舰导弹甚至是反潜鱼雷的“加里波第”号航母,和苏联一样最初称为载机巡洋舰。
图片:意大利“加里波第”号弹道导弹巡洋舰。
冷战伊始,意大利高度重视鱼雷艇、导弹艇的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转而研制1000~3000吨级的轻型导弹护卫舰,进一步提升反潜作战能力和点防空能力,并提高适航性和和平时期的任务弹性。
其实,早在1955年,意大利就建造了满载排水量950吨的“信天翁”级轻型护卫舰,这种安装有2门76毫米舰炮和鱼雷发射管的轻型护卫舰是意大利战后第一代护卫舰。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这种早期的火炮护卫舰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作战需求。
图片:意大利海军战后第一代信天翁级护卫舰“翠鸟”号。
为此,意大利海军于1977年开始建造4艘满载排水量2500吨级的“狼”级轻型导弹护卫舰。舰虽小,但却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该舰装备有一门127毫米主炮,2座双联装奥托40毫米副炮,8枚“奥托马特”Mk2型反舰导弹,1座“信天翁/蝮蛇”8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三联装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装置,拥有一个伸缩式直升机库。
“狼”级吨位尺寸介于轻型护卫舰和传统护卫舰之间,是当年非常优秀的一款护卫舰。除了意大利外,伊拉克、秘鲁、委内瑞拉等国都订购了“狼”级护卫舰,而伊拉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订购的4艘“狼”级改进型护卫舰“阿蒂格利尔”级,由于受到制裁迟迟没有交货,最终还是交由意大利海军使用,使“狼”家族的拥有数达到8艘。
图片:狼级改进型阿蒂格利尔级护卫舰“伯萨格利尔”号试验127毫米轻量化舰炮,为PPA计划打下基础。
在“狼”级之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意大利又开始陆续建造服役了8艘“智慧女神”级轻型导弹护卫舰。这种轻型护卫舰侧重于点防空和反潜,满载排水量1285吨,主要武器是一门“奥托”76毫米速射炮和一座“信天翁/蝮蛇”8联装防空导弹,另外还有2座3联装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管和4挺机枪。
图片:意大利智慧女神级轻型护卫舰。
图片:意大利最新型司令官级巡逻舰。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意大利护卫舰研制工作出现了明显断档,没有新型的护卫舰入役。直到2012年意大利和法国共同研制的大型护卫舰FREMM项目开工建造,才使意大利护卫舰得到复兴。这种护卫舰法国称“阿基塔”级,意大利称为“贝尔加米尼”级,主要代替3100吨级的“西北风”级导弹护卫舰。
在作为主力的大型导弹护卫舰逐步开工的同时,意大利海军也着手开始考虑轻型护卫舰的换代工作。此时,“狼”级和“智慧女神”级轻型护卫舰退役的退役,出售的出售,已经所剩无几了。新型轻型护卫舰的列装迫在眉睫。
图片:目前意大利海军的主力舰——“贝尔加米尼”级导弹护卫舰。
(二)4500吨级的轻护接班人
意大利PPA多用途战斗舰(Pattugliatori Polivalenti d'Altura的缩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在轻型护卫舰换代设计时,意大利海军根据当前和平年代作战需求,在新舰设计上突出平战结合的多样性任务弹性,即能够在战时执行轻型护卫舰的反舰、防空、反潜作战任务,也能够满足和平时期灾害救助、地中海偷渡难民拦截等执法需求。因此,PPA多用途战斗舰首次采用了战舰与集装箱船模块化的融合设计。
图片:PPA多用途战斗舰设计方案CG图。
而当从意大利海军公布PPA舰的设计信息后,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PPA全长143米,宽16.5米,轻量型满载排水量5830吨,轻量+型满载排水量5880吨,完全版则为6280吨。三者在排水量上的差异来源于武器和电子装备的不同,轻量型仅搭载一座127毫米舰炮、一座拥有反舰导弹防御能力的76毫米舰炮和两座25毫米机炮,而轻量+型则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两座8单元“席尔瓦”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完全型则进一步增加了四座双联装OTOMAT/TESEO反舰/陆攻导弹发射装置和两组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要知道大型导弹护卫舰“贝尔加米尼”级也只有6700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PPA舰已经不能算是轻型护卫舰级别了,但从意大利海军公布的替代名单上,却赫然写着以替代“狼”级、“智慧女神”级轻型护卫舰为目标。
图片:造型奇特的意大利PPA多用途战斗舰。
(三)技术特点
PPA多用途战斗舰采用短艏楼构型,设计者大幅应用了隐身设计和系统融合技术,上层建筑主体简洁明了。
虽然在首舰的B炮位上什么也没有,但在设计图上这里是布置了4座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这些发射架大摇大摆地放在舰体上,一点隐身处理都没有,既没有舷墙,也没有隔板。同样的问题还在舯部舰体上,毫无顾忌地布置了2组雷达反射面积超大的硬式橡皮艇挂艇架,同样没有采用流行的一体式上层建筑。这种设计思想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图片:PPA多用途战斗舰搭载8枚最新型“奥托马特”MK2 Block4反舰导弹,射程达300千米。
在舰体设计上,该舰有一个独创之处。该舰的水线部分一直延伸到了舰首下方的破浪球上。
其实该舰水下并不是普通的球形破浪球,而是一个类似长刀状的破浪首。在航行过程中,这个破浪装置有一部分露在水面之上,而不是一般情况全部沉于水下。
意大利海军称,该破浪首可以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改善波阻,提高舰艇速度。而该技术是由Fincantieri船厂与著名的瑞典Stena渡轮公司共同研发的,之前应用到了Fincantieri船厂的豪华邮轮建造中,在新型战舰上还是第一种采用该技术。
图片:下水前的PPA多用途战斗舰,其水线下的长刀状破浪首非常独特。
武器方面,该舰采用了独特的双炮塔和双口径主副炮布局。在舰首,安装了一门25吨级“奥托”127/64LW型轻量化127毫米舰炮,该炮发射“火山”系列增程炮弹,主要用于在较远距离执行打击水面舰艇和岸上目标的任务。“火山”弹道增程弹能够提供60~100千米以上的精确火力打击能力。
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表示,已经做好为装备127/64 LW武器系统和127/54C舰炮系统的海军供应“火山”弹道增程弹药的准备。除了弹道增程型外,“火山”制导弹药系列还包括远程制导型(127LGR)及激光半主动制导型(GLR-SAL),整个弹道修正及制导炮弹系列与奥托·梅莱拉舰炮系统配合使用,将能够完成海上35千米到100千米射程的火力支援。
图片:主炮是一门25吨级“奥托”127毫米64倍径轻量化127毫米舰炮,可以发射“火山”制导炮弹。
在该舰的舰尾机库上方,还布置了一门隐身处理后的“奥托”超射速紧凑型76/62型76毫米副炮,用于打击轻型水面目标,并利用其超射速发射对空拦截炮弹打击空中目标。
2000年后,奥托·梅莱拉公司抓住机会,对其62倍口径76毫米超速舰炮(76/62 SR)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包括数字式火控操纵台和隐身炮塔已投入使用。新型炮塔的外形能使火炮的雷达反射面积减小一倍,复合材料结构使火炮能承受比以前更高的载荷,并采用了新型的增程弹药,既能用于反导弹、又能用于对岸轰击。
图片:独特的新型76毫米反导舰炮。
图片:这种新型火炮照片还很少,这是其效果图。
在当今世界军舰火炮尽量精简口径的大背景下,意大利人一直特立独行。在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列装的“大胆”级和“德拉·彭尼”级导弹驱逐舰上,意大利人就集合了127毫米主炮、76毫米副炮、40毫米双管高炮这样豪华的火力配置,丝毫不认为导弹时代的来临对海战有什么影响,一门心思继续打造自己的大舰巨炮。
图片:意大利多炮塔情节的巅峰之作——大胆级导弹驱逐舰,2座127炮和4座76炮。
特别是“德拉·彭尼”级导弹驱逐舰,很好地诠释了意大利人心中的超级战舰,舰首的127毫米舰炮,舰桥两侧的76毫米副炮,舰桥前的“信天翁/蝮蛇”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舰舯部的反舰导弹发射架,舰尾机库上的双管40毫米自动高炮以及“标准”1中程防空导弹。
看上去哪里是什么西方战舰,似乎比苏联红海军那些海上巨兽更加热血!
图片:德拉·彭尼导弹驱逐舰上也是火炮林立。
而在新世纪服役的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地平线”级导弹驱逐舰上,固执而又奇葩的意大利人再次我行我素,在舰首竟然同时布置了2门76毫米主炮,形成现代战舰上罕有的双主炮设计,很好地诠释了意大利人那充满地中海特色的怪异审美观。
这一传统似乎也延续到了PPA多用途战斗舰的设计上。该舰除了舰首舰尾的127毫米主炮、76毫米副炮外,两侧舷墙后还有近防用的厄利空KAB 25毫米机关炮和执行巡逻、执法勤务的12.7毫米机枪。
图片:拥有前置双主炮的地平线级导弹驱逐舰。
导弹武器方面,PPA多用途战斗舰的防空武器主要是欧洲通用的“紫菀”15/30防空导弹,用“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全舰备弹16枚,拥有基本的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反舰导弹则是舰桥前部的4组双联装“奥托马特”反舰导弹,据意大利海军介绍将装备最新型的“奥托马特”MK2 Block4反舰导弹,该弹是意大利海军远程打击力量的中坚,射程达到300千米,具有隐身打击能力。有趣的是,为了给舯部的任务甲板留出空位,反舰导弹被布置在“席尔瓦”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后部,呈“八字”型向斜前方交叉发射。这样布置有利于利用舰桥前并不大的空间,但却使“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使用暴露在反舰导弹发射的尾焰炙烤中。
图片:未来,PPA多用途战斗舰将安装2组8联装“席尔瓦”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紫菀”系列防空导弹。
为保证完成和平时期的灾害救援等任务,该舰在舯部甲板上预留出一个可容纳9个标准集装箱大小的模块化任务区,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安装不同的集装箱模块。比如在执行灾害救援时就能够吊装上医疗方舱,而执行偷渡难民拦截任务时,则安装上硬式橡皮艇的吊艇架,可以容纳4艘15米级RHIB硬式突击艇或者是两艘LCU登陆艇。
因此,舰上除编制舰员外还预留了200人级别的登陆部队空间,这方面其任务更加类似于“阿布萨隆”级支援舰。当然,如果意大利能够发展出类似于俄罗斯的集装箱式发射“俱乐部”远程巡航导弹,安装在该区域一样能够实现对陆远程打击。
图片:PPA多用途战斗舰侧视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该舰的火炮、导弹、雷达系统,以及各种任务载荷。
PPA舰的舰桥上有两套相控阵雷达系统,一套是新型的SELEX的Kronos型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它使用四面阵列,提供360°全向探测功能。另外一套由八块小型相控阵阵列组成的C波段雷达,安装在主相控阵阵列两侧,每个方向拥有两块C波段阵列。
这样全舰共有12块相控阵雷达阵列。而在出口型上,用户可以选择这两种雷达任意一型,也可以两者都选择,成为最高配置。在相控阵雷达顶部的舱室中,还有4个雷达整流罩,分别是其他用途的雷达或卫星通信系统,而在顶端的短小桅杆上还放置了一套IFF敌我识别天线。
图片:舰桥顶部的多波段相控阵雷达系统很醒目。
PPA舰的舰桥被设计地科幻感十足。采用了类似飞行员一样的座椅,只需要2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舰船的航海作业,而同样的工作在意大利FREMM型护卫舰上需要8名舰员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还引进了战斗机上的抬头显示器技术,使舰员驾驶战舰犹如驾驶战斗机一样便捷。另外,设计人员还将采用谷歌的Glass-type技术,这种发源于“谷歌眼镜”的技术,可以与外部摄像头结合,在舰桥内部显示舰船外360°的景象。
该舰尾部机库可以停一架NH-90舰载直升机,并具有无人机操作能力。而在停机坪下方有一个小型坞舱,安装有小艇滑道,可以搭载巡逻用的硬式巡逻艇。
图片:PPA多用途战斗舰可以搭载一架HN-90舰载直升机。
(四)结语
抛开意大利人在舰艇外观设计上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PPA新型多用途战斗舰符合当前欧洲海军的多用途舰艇建造潮流,既能够完成战时各种作战任务,也能够更多地执行和平年代里的多样性任务,具有模块化、功能化等特点。
同时,意大利设计人员即大胆地采用了刀状破浪首等新技术,也继承和保持了“意式大舰巨炮”这种本国舰船设计上的传统理念。总的来说,PPA型多用途战斗舰是一艘符合意大利海军地中海作战需求的特殊舰船,对该舰的建造我们充满期待。
图片:进行海试的PPA型多用途战斗舰。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