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开“无头”潜艇!还用上了锂电池,为了降噪音真是够拼的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潜艇诞生之后,唯一能有效对付它的就是声呐反潜技术,驱逐舰先使用声呐锁定潜艇的位置,然后使用深水炸弹将其击沉。也因此,降低噪音、加快航速成为潜艇研发人员的两大公关方向。德国人最早将潜艇大规模投入实战,也深深认识到航速和静音效果对潜艇的意义。早在一战时期就尽量把潜艇的外形做的简洁,缩小指挥塔的体积就是有效措施之一,下图是一战时期的德国U型潜艇。

当进入二战之后,潜艇的设备越来越复杂,这导致指挥塔的体积和结构也跟着水涨船高,巨大的噪音给盟军击沉德国潜艇创造了条件,因此技术人员开始着手简化指挥塔的结构,并在动力设备上做文章,力图降低潜艇的噪音水平免疫盟军声呐系统的捕捉。

U型潜艇的基本构造如上图。后期的U艇试着取消甲板炮,并尝试流线型船身,增加在水下航行时的速度,以便快速逃离战区,避免被深水炸弹击沉。但无论如何怎样优化设计,潜艇的指挥塔总是少不了的,这里有大量探测、通讯和充电设备。

但我国江南造船集团曝光了一艘新型潜艇,外表为水滴型设计,线条流畅,非常精炼。但最令人惊讶的是,这艘新型潜艇好像是“无头”的,也就是说这艘潜艇直接取消了高大的潜艇指挥塔,这让很多外媒惊讶不已,纷纷猜测这艘新潜艇只用锂电池作为动力。

图为江南造船集团曝光图
“无头”潜艇有何优势?
“无头”潜艇并不是第一次提出的设计,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提出了这一理念,并且试图在多款潜艇上进行实践,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这一设计理念只能“胎死腹中”,最终只停留在图纸上面。那么为什么潜艇的设计一直在追求“无头”这种形态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设计能够极大地减少水下阻力。阻力减小之后,航速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同时还可以减少噪音,加强了潜艇在海中行驶的隐蔽性。
全电潜艇究竟可不可行?
这款“无头”潜艇虽然还没有正式出现在大众眼前,但有关其性能猜测不绝于耳,其中最令人费解的问题就是,这艘“无人”潜艇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在排除了核动力的情况下,有人得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那就是跟电动汽车一样,很有可能已经开发出了一款全新的电动潜艇,因为电动是公认的最安静动力,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潜艇的噪音。

使用燃料电池的德国212型常规潜艇,指挥塔已经很小了
全电潜艇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是可以考究的。第一,从这艘“无头”潜艇的外观来看,看不到鱼雷管以及通气管等明显特征,由此可以推测出这艘潜艇有可能是试验潜艇,这就为全电潜艇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而没有通气管则可以表明这艘潜艇没有装备柴油机,那么在排除柴油机又排除核动力的基础上,锂电池提供动力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第二,我们本身就是世界锂元素的最大生产国,且我国对于锂电池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先进的,这一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内有所体现,如今满大街都是新能源汽车,如果我国的锂电池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驱动潜艇的地步,也没有太稀奇,毕竟苍龙级潜艇也开始使用锂电池了。

图为锂电池驱动的苍龙潜艇
发展全电潜艇究竟会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采用锂电池技术的话,就不需要在潜艇上加装柴油机,静音性能更好,潜艇的隐蔽性也会提升。其次,全电潜艇的单一推进方式,技术复杂性更低,且我国的锂电池技术较成熟,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好。除此之外,锂电池技术还可以与AIP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升潜艇的水下潜航能力,安全性进一步上升。

图为我国核潜艇
全电潜艇VS 常规潜艇
有人可能要说,既然全电潜艇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干脆等到全电潜艇技术成熟了以后,就全面淘汰常规潜艇好了!这一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常规潜艇以及核潜艇还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我国的周边国家大多还是采用的这两种潜艇,虽然全电潜艇相对来说我国的技术成熟一点,但是这一领域可供参考的前例太少,究竟在实战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是未知的,而且锂电池容易发热、自燃存在安全问题,虽然用在电动汽车上目前还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难保到了水下的长时间工作中会存在巨大的隐患。

苍龙也不是一开始就用锂电池的
因此其安全可靠性还是比不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核潜艇和常规潜艇。而且,全电潜艇可搭载的导弹等配置有限,在战斗力方面肯定是有所欠缺的,比不上破坏力更强的核潜艇。另一方面,全电潜艇虽然技术比较单一,但是其造价却并不少,如果真要全部取代常规潜艇和核潜艇,负担还是很大的,不仅要用在研制、改进和批量生产上烧钱,还要用在全电潜艇的后勤保障工作上,毕竟这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总的下来,可以算是很大的支出了。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锂电池技术已经是世界的佼佼者,但是将锂电池技术用于潜艇这样的庞然大物依然是存在未知性的,而我国在锂电池技术的应用方面并没有因为技术的领先就胡乱使用,而是一直保持慎重态度,这是非常值得认可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