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最新濒海战斗舰下水,下水方式非常自信

军迷圈官微
文|军机图
美国马里内特造船公司为美国海军制造的最新一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圣路易斯”号(LCS-19)日前在威斯康辛州梅诺米尼河成功下水,这是该船厂为美国海军建造的第19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下水前的“掷瓶礼”
和前18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一样,“圣路易斯”号也选择了侧滑式方式下水。所谓侧滑式下水,就是将船台上造好的舰船,以侧向入水的方式“推”下水。侧滑式下水比较适合轻型护卫舰级别的船只使用,导弹驱逐舰等大型舰船,通常采用更为稳妥的“倒退式”下水方式。不过,也有部分排水量在5万吨以上的散货船采用这种“飘逸”的下水方式。

◎侧滑入水一瞬间,舰体倾斜幅度非常大
侧滑式下水过程中,需要在岸边预先铺设横向的木质或钢制滑道,以便下水的舰船能够顺利入水,在入水之后,舰船会在浮力作用下逐渐修正船体姿势,最终完成下水。
“自由”级濒海战斗舰之所以采用这种不常见的侧滑式下水方式,一方面是“自由”级濒海战斗舰本身的排水量有限,下水时的“自由”级排水量只有3000吨左右,适合采用侧滑式下水。另一方面,这也和马里内特造船公司的位置有关。马里内特造船公司位于威斯康辛州梅诺米尼河沿岸,梅诺米尼河宽度非常有限,水域面积小,没有“倒退式”下水的自然条件,只能侧滑下水。

◎侧滑入水瞬间的侧视角
侧滑式下水的风险系数在所有下水方式中是最大的。由于船体相当于是被“扔”进水中,而不是像“倒退式”那样慢慢滑入水中,侧滑式下水过程中船体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如果侧滑船体制造工艺不过关或者已经安装的设备不稳固,很有可能在侧滑下水的过程中产生变形或损坏,甚至很有可能直接侧滑下水失败倾覆,这也是大多数护卫舰、驱逐舰不采用侧滑式入水的主要原因。

◎侧滑下水失败的案例
美国海军“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坚持采用这种风险性极高的侧滑下水方式,充分显示了该舰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是对造船能力高度自信的表现。美国海军一共订购了29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这意味着我们还可以欣赏10次观赏度极高的“自由”级侧滑下水。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