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氢弹之父逝世,曾为国隐身数十年,被誉为国产土专家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情解析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

援引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两弹一星”功臣,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并有着“中国氢弹之父”之称的于敏于今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自1961年开始,这位革命战士便开始投入到祖国氢弹理论的探索事业当中,从此隐姓埋名长达28年之久。而在此期间,于敏带领团队开创性的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为中国氢弹的制造事业走向成功做出了卓越贡献,也让他名垂青史,成为了十多亿国人心目中的功勋战士。

青少年时期的于敏与父母的合影

1926年,于敏出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在成长阶段先后经历了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战乱纷飞的国内环境让自幼聪慧的他从小就崇拜诸葛亮,岳飞和杨家将这类正气凛然的历史大人物。而在1941年,于敏的高中生活在天津木斋中学拉开了序幕,两年后又因成绩优异转入耀华中学,并于次年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学霸”。

年轻时的于敏

1949年,于敏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并在两年后被中国核物理学先驱彭桓武和钱三强相中,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核理论研究生涯。1955年,朝永振一郎携日本核技术研究团队访华,其在见闻于敏的相关研究成果后表示大为赞赏,并将他形容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在此之后,于敏还被丹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玻尔称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可见他的才华已经受到了全球核物理领域尖端人士的广泛认可。

正在研究核物理资料的于敏

值得一提的是,与同时期留学英美的邓稼先和程开甲等同仁不同,同样身为中国早期核物理理论研究者的于敏并未有过哪怕一次出国留学的经历,对此他自己感到颇为遗憾,并表示“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不过即便如此,于敏的核物理研究事业仍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后来的1961年,于敏被钱三强任命为副组长,带领“轻核理论组”投入到氢弹理论的研究工作当中,由此开始为中国氢弹的惊天一爆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中国首枚氢弹成功试爆

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颗氢弹在西部地区的罗布泊试验场完成试爆,标志着中国自成功研制并试验原子弹之后开始正式迈入氢弹阶段,而这也无疑是国内核武器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模型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与其他世界各国首颗氢弹的研制周期相比,中国算是将效率发挥到了极致:仅仅耗时2年8个月,相比之下,美国耗费了7年3个月,前苏联是4年3个月,法国则更是达到了8年6个月。而在如此惊人效率的背后,以于敏为代表的中国氢弹研究团队无疑立下了极大功劳。

由强-5甲携带的“狂飙一号”小型化氢弹

不仅如此,每天耗时十二小时以上的计算推演还让于敏团队研发出了一种不同于美国“T-U”构型的氢弹构型,在存储性和小型化方面都做到了绝对领先,并使得中国在首枚氢弹试爆后不久就研制出了能够由强-5甲携带的小型化氢弹“狂飙一号”,而这便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于敏构型”。

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运载车

于敏用沉默而又轰烈的一生在中国氢弹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得益于曾经的“于敏构型”,中国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常备氢弹的有核国家,因此如今这位先驱院士逝世的消息无疑是非常沉重的。但在此之余,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于敏的功勋将永存于世,并继续为中国国防事业构筑一道坚实的核防护屏障。

作者:千羽守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