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揭秘:让唐高宗饱受折磨,不惜用针刺百会穴放血的真正病因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驾崩,享年53岁。随后,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李治作为唐太宗的第九子,本来是没什么希望当太子的,唐太宗原本钟意第三子李恪,无奈长孙无忌力保外甥李治,才让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继承大统,君临天下,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可美中不足的是,唐高宗在没登基之前,就得了一种病,史载,李治在唐太宗驾崩时就“哀毁染疾”,就是说,悲伤过度染了病,这病是什么病呢?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雷家骥先生认为是感染了风疾,是因为身体虚弱和劳累造成的。

唐高宗李治的风疾,在他执政的最初六年里,并没有发病的记录。但在他执政的显庆五年(660)冬十月,却意外的发病了。高宗究竟患的什么病,有各个版本,《旧唐书》《新唐书》记载是“风疾”,《资治通鉴》却说“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

那么什么是风眩?有专家认为,风眩就是头眩,相当于西医中风的脑血栓形成,其实风眩跟风疾是一回事,风眩是风疾的具体名称,患上这种病的人,时常眩晕,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正因为唐高宗得了这种病,武后才代理国政,渐渐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而且,唐高宗还有风疹的毛病,他跟父亲唐太宗一样,生性怕热,全身很容易出红点,总之,唐高宗的身体是每况愈下。

永淳二年(683)十一月后,天后武则天劝唐高宗封中岳嵩山,但此时唐高宗已经头痛难忍,侍医秦鸣鹤建议在脑瓜子上刺血,武则天当即表示反对,你怎么能让天子头上出血?唐高宗却支持秦鸣鹤,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秦鸣鹤刺了唐高宗的百会穴,唐高宗瞬间能看清楚东西。

有学者认为,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唐高宗头痛是因为脑瘤造成颅压过高压迫了视觉神经,针刺百会穴放血,能使颅压降低,减轻视觉神经压迫,但作祟的脑瘤依然在脑子里。一个月后,唐高宗想登上则天门楼宣布改年号,却因为病情沉重,当夜溘然长逝。享年56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