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日不落帝国衰落?英国曾用24艘军舰改变全球政治军事格局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历史上但凡是强大的帝国都拥有强大出色的军事战略威慑能力,这在大英帝国与日本帝国的生命历程中显现得极其明显。

大英帝国章

大英帝国的全球战略威慑力量全部是基于英国皇家海军庞大的主力舰(即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与航空母舰)舰队的存在而表现出来。大英帝国海军在二战爆发之前就拥有着高达13艘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与8艘航空母舰的强大“存量力量”构成。这24艘精锐主力舰就是大英帝国影响与干预全球政治军事格局演化进程的核心战略支柱。

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二十多年的全球外交军事影响互动中表现得极其明显。无论是美国、日本、意大利还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其所有的军事外交政策都必须优先考虑到大英帝国强大的海军力量“对此事的反应态度”,否则就必然存在巨大的军事风险与在政治上面临无法预料的“重大不确定性”。

这在对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压制之中表现得极其明显。由于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被凡尔赛条约剥夺了拥有主力舰的一切权利,希特勒上台之后尽管提出“要大炮不要黄油”,疯狂进行扩军备战,但要从零开始打造一支能够匹敌大英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谈何容易?!因此即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时,德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也只有区区的4艘(已经计算上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深瑙),根本就不能够与实力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相提并论。

因此尽管德国在陆地战争中能够迅速灭亡法国,但由于海军的弱小,最后德国也无法成功渡海征服英国本土,并最后在同时与英国、苏联的两线作战过程中被活活地拖跨、拖死。

高凉陈君认为,哪怕在海狮战役其间即使德国成功掌握了大不列颠群岛南部上空的制空权(北部的制空权由于德国没有航空母舰显然无法掌握,毕竟陆地战斗机的滞空时间与作战航程半径都很有限),但由于制海权德国海军始终没有掌握,德国陆军要想成功登陆英国本土注定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后来美日海军爆发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就是最佳的例子。

在瓜岛争夺战其间,由于美国掌握了制空权,但却迟迟没有取得制海权,结果战争打成了“拉锯战”。美国日本海军在瓜岛海域进行了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的拉锯大角逐,最后双方都伤亡惨重。

因此那怕海狮战役时德国空军成功掌握了英国南部上空的制空权,但由于当时的空军飞机夜间无法有效攻击海上军舰目标,德国陆军还是无法大规模成功登陆英国本土,因为英国海军舰队夜间会轮番南下炮击轰炸德国陆军的登陆场。这样那怕成功登陆上20万德国陆军部队,最后也会很快就死于后勤补给中断的持续绞杀。

大英帝国海军当年并不缺乏军舰,面对德国陆军开始登陆英国本土的致命威胁局面,英国海军高速的巡洋舰舰队完全可以象日本海军在瓜岛海域那样乘夜色南下英吉利海峡轮番炮击德军登陆场。如此那怕没有美国的输血帮助,英国海军庞大的轻巡洋舰、重巡洋舰与战列舰舰队,即使以夜间偷袭炮击的方式也完全能够迟滞德国陆军全面登陆英国本土三、五年时间。毕竟德国陆军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拥有强大的坦克装甲部队,问题是如果成功登陆英国本土的德国陆军装甲部队由于英国海军频繁夜袭登陆场,其油料与弹药始终供应不上,那么最后也会像北非的隆美尔部队那样被活困困死。

因此,高凉陈君认为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大英帝国庞大的海军舰队给英国本土所提供的安全战略纵深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那怕希特勒即使没有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战役,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战役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哪怕美国海军也不直接下场参战,没有三、五年时间英德之间也还是没有可能分出胜负的。毕竟在大英帝国海军拥有的那24艘主力舰、18艘重巡洋舰与38艘轻巡洋舰的庞大存量舰队在消耗完之前,德国陆军那怕成功登陆英国本土都还说不上有多强大的进攻能力。这与东欧俄罗斯平原上拥有充足后勤补给供应的德国陆军坦克装甲部队可以“横扫行军、摧枯拉朽”的强大机动作战能力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后来德国空军在英国南部地区所掌握的制空权也逐渐丧失的话,那么即使已经成功登陆英国南部本土,随着后勤补给的中断,德国陆军的坦克装甲部队不迅速撤退也还是逃脱不了被彻底围歼的命运下场(如瓜岛的日本登陆部队那样)。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