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歼20数量竟不及美F35十分之一?真实原因曝光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中国军迷魂牵梦绕的话,那歼-20的数量一定算一个。

在歼-20已经被官方证实已经服役的今天,凭借着各路消息来推断其生产数量已经成为了一些硬核军迷的日常任务了。

但是让很多军迷遗憾的是,根据这些消息汇总的结果则并不能让很多人接受——那就是歼-20的服役数量低于30架,不到2个中队。这对于一架距首飞已经过去7年、量产已经近2年的飞机来说这个数量确实少了一些,更何况歼-20在未来30年都将是中国空军的顶梁柱,在美国F-35生产数量已经达到300架的今天,压在歼-20身上的重担一点都不小。

歼-20首飞已有7年,产量不过40,而宿敌的F-35已经达到了300架

由于生产数量上不去,歼-20的这个弊端成为了在很多图谋不轨的人眼里的黑点,让很多军迷怒不可遏。

其实只要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能看出来为什么歼-20的生产数量上不去了。

让我们往前倒退10年时间,在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我国的空军主力仍然是以歼-8为首的2代战机,歼-10与苏-27虽然各自完成了量产与国产化,但是在当时也有着生产数量不足的问题,一直被军迷们所诟病。

但是当我们在今天回头看去的时候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情景——歼-10的量产数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本身一直处在改进状态,不同批次的歼-10所装备的系统大同小异,正是由于这些改动才使得歼-10的生产速度一直无法提升。

歼-10从服役开始就一直进行着改进,如今已经进化到C型的他作战能力远超当年

但也正以如此,歼-10的作战能力每个生产批次都在提升,在2014年的时候更是服役了歼-10B这种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的改进型号。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说,歼-10B的作战效率都不是歼-10能够追赶上的,而这个终极改型正是有着之前10年的慢慢积累才得到的,换句话说,中国空军走的不再是数量至上的老路,而是质量优先的精英路线。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在歼-20身上。事实上在7月14日,网络上就曝光了一张最新型的歼-20验证机的照片,根据照片上的信息,这架歼-20装备的正是去年年底进行过试飞的矢量引擎。

作为5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矢量引擎的出现象征着歼-20最后一块拼图安装到位,之前生产服役的歼-20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威慑兵器而存在的,只有等到歼-20安装上矢量引擎成为了真正的完全体的时候,量产才适合启动。毕竟这才是歼-20最适合战斗的样貌。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有理由担心,毕竟F-35的量产数量可是实打实的,纵使歼-20再优秀也不能1打10不是?

其实这个也不用担心,现实并不是凭借单纯的数字对比就能够得出结论的,作为体系之间的对决,战争的复杂远超一般人想象。而在中国的体系当中歼-20的数量劣势,远没有对比中那么明显。

中国的战略体系属于防御性战略,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其作战空域位于国土境内的地基雷达和防空导弹的防御范围之内。在歼-20服役之前,我国就曾多次依靠预警机与地基雷达的搭配,来跟踪游弋在我国东海附近的B-2轰炸机。B-2的隐身性能比F-22还要好,但是即便如此也依然暴露在了我国密集的防御体系下。

多种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幽灵”不再是幽灵

歼-20服役后,其主要作战目标是用于争夺制空权,猎杀敌方预警机等。目的是为了掩护后续空袭部队进攻,属于“攻城锤”的身份。

在单纯的制空任务下,歼-20通过搭配我国领先世界的“霹雳-12/15”远程空空导弹,可以轻易的猎杀掉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预警机。而敌方一旦失去了预警机的支援,那么无论是F-22还是F-35,在面对拥有完善防御体系的歼-20时都将无处遁形。

更何况攻势任务中,进攻方本就拥有主动权,加上隐身战机不需要大编队作战的缘故,数量稀少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正以如此,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向美国那样大批量的建造歼-20,反倒是趁着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是时候加速发展,让歼-20更加完善才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