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身轰炸机曝光?沈飞图册透露绝密:外形又黑又扁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不知为什么,有些事情总是会被时不时地热炒一下,比如这幅图片:

该图源自中航沈飞一本名为《鹘鹰神话》的图册,其重点原本在于人物视线前端的鹘鹰(坊间称为歼-31)模型,反而引发关注的是红框中的那个神秘机头,其焦点在于“隐身特征”和“并列双座”,而错点在于普遍把隐身轰炸机和隐身歼轰机(战轰机)搞混了,更未认清现代战争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就是一错再错。
为什么?
一、隐身的轰炸机与歼轰机
目前,世界上服役的隐身轰炸机只有美国的B-1和B-2,实际上后者更符合隐身概念。同时,美军并没有放弃传统且超龄的B-52。

上述三者均属于战略轰炸机,还有俄罗斯的图-95、图-160和图-22M3,咱家的当然就是轰-6K了,严格上讲属于中程战略轰炸机。
若从隐身战略轰炸机角度而言,除了整体设计难度及造价昂贵等问题,最关键的是发动机,这不是靠烧钱和努力就能予以克服及突破,更需要整体科技实力与基础工业作为保障。何况,咱家没有必要朝这个方向走,至于为什么下文另述。因此,那个神秘机头即便真是并列双座的话,也不可能是隐身轰炸机,而应该是隐身歼轰机。
从“歼轰机”这个词汇来看,便知是歼击机和轰炸机的结合体,也就是兼具空中作战和对地/海攻击的功用。
世界上首款且唯一服过役的隐身歼轰机是美国的F-117,曾先后参与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的1999年3月27日,被南联盟军队击落一架。

2008年,美军将F-117全部退役。当然,并非因为被击落而露出破绽,肯定是另有原因。另外,还有由F22变种准备替换F-117的隐身歼轰机FB-22,虽然早在2000年便胎死腹中,但至今仍被一些军迷念念不忘,可是为什么会下马?
二、多用途战机必将淘汰歼轰机
暂时将F-117和FB-22放下,先说非隐身的常规歼轰机,比如咱家的歼轰-7(串联双座)、美国的F-15E(串联双座),还有俄罗斯的苏-34(并列双座)。只说后者,见下图:

是不是有些眼熟?那就回看一下开篇的那个神秘机头:

仅凭外形结构来看,均是并列双座,均有中部棱线,只是神秘机头被涂装了具有隐身特征的黑色,且座舱更具流线型。
难道这是在研发隐身歼轰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续说F-117的退役和FB-22的下马,其原因可能有一万个,不过呢,关键因素应该是导弹及制导炸弹技术的进步,当然还有其他相关技术的进步,比如见下图:

再看歼-20飞行员的头盔,这可是一年之内的变化,见下图:

也就是说,座舱从机械化→电气化→玻璃化(显示屏)→透明化(平视投射),头盔从保护作用→眼神杀人(AR技术360度感知)等的进步,已经大幅减轻飞行员的负担,从而,也就减轻了在设计上考虑增加飞行员的负担,何必要双人双座?
再说随着导弹包括精确制导炸弹技术的进步,已经大幅提升执行攻击任务的精准度和力度,无需像以往那样地毯式的狂轰滥炸,这就为战机减少载弹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历史看,随着歼轰机的出现,基本淘汰了轻型轰炸机;展望未来,随着多用途战机的不断发展,想必最终会将歼轰机淘汰。
为什么?
三、重点不在于隐身轰炸机与歼轰机
先说歼-16,目前多称之为电子战机,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歼轰机,因为最大载弹量为12吨,可空战,也可对地/海攻击,这就是典型的多用途战机。
进一步而言,歼-20的最大载弹量为22吨,至于同属五代机的美国F-22、F-35,以及隐身歼轰机F-117,列个表会看得更清楚:

由上表可见,虽然歼-20、F-22、F-35被归类为歼击机,但载弹量却高出歼轰机F-117两倍左右。尤其是歼-20的作战半径,呵呵,难怪有美国专家认定其主要任务是轰炸美军基地。
不过,以央视最新曝光的歼-20弹舱细节来看,见下图:

这只是侧置弹舱,挂载的是霹雳-10近程空空导弹,显然是为了进行空战。另外,主弹舱还可以挂载霹雳-21远程空空导弹,以及雷石-6精确制导滑翔炸弹,后者当然是对地/海进行攻击了。也就是说,多用途战机已经越来越将歼击机、强击机、歼轰机、轻型轰炸机等模糊化了。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F-117退役和FB-22下马了。

至于开篇那个神秘机头,应该是一个被淘汰的鹘鹰早期设计方案,或是一个明知不可行的备选方案。为什么?
要知道,咱家的战略原则是反介入/区域拒止,主要战略方向是对海作战,而海军对双座战机的要求是串联,因为海上作战无需并列双座以增加视野面,何况从座舱预警系统的提升到头盔AR技术的应用等,也大幅减少了对这方面的需求,还不如串联双座以保证机身的流线型及机动性呢。进一步而言,双座战机早晚会被淘汰。
那么,咱家是否在研发隐身战略轰炸机?这是早晚的事,但想必不是现在及近期,包括被传闻按在中航西飞头上的轰-20。尤其是普遍认为轰-20的载弹量为10吨,也有说是20吨以上的,呵呵,想必是没有看到歼-20是多少,也就更不知道B-2是多少,以及达到100吨标准的难度有多少,先把与俄罗斯联合研发的CR-929发动机搞定再说吧!
总之呢,目前重中之重是要像美国F-22与F-35的高低配置那样,尽快为歼-20搞出一个低配置,尤其是舰载型,包括可以在两栖攻击舰上起降。原本以为鹘鹰是可以上舰的歼-31,结果却是个外贸版(官方未认可歼-31之说)。所以,要尽快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