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空军被戳穿:明明是偷袭得手 却污蔑俄罗斯武器不行

军迷圈官微
文|武器正能量
近期,以色列公布了当天其空军向叙利亚军事设施发动空袭的相关视频。
其中包括了一段以军用导弹打击叙军 “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的镜头。从录像当中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导弹奔向目标的画面。随后以色列军队确认该目标“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被摧毁。
说起这次以色列的“赫赫战果”,那的确是有的一吹。
首先这是俄罗斯“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第一次在叙利亚战场被摧毁的实战案例。而“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作为俄罗斯的当家海外军售明星,也是让这种武器和它的生产国俄罗斯必然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其次,这也成为了以色列又一次宣传自己空军的标志性时间。然而这次事件背后真的就没有任何水分吗?
战例发生后,俄罗斯专家一再坚持认为导弹之所以完成突防,是因为叙利亚军队严重操作不当、叙利亚防空系统的不健全以及缺乏远程预警雷达,这给了以色列轻易突破领空的击毁,加上当时“铠甲”处于未开机的状态,以色列的成功基本来自于一次“偷袭”。并不能反证俄罗斯“铠甲”的脆弱。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解释买账,也不少美国专家认为,俄罗斯防空武器本身存在缺陷,俄罗斯本身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次战例发生的背景是因为在戈兰高地上的以军基地遭到了叙利亚火箭弹的袭击。随后,以色列出动了F-16战机进行了报复。以军称总共打击了叙利亚境内的30个重要目标,同时所有的战斗机均安全返航。这辆“铠甲”就是目标之一。
这批“铠甲”是叙利亚向俄罗斯引进的,总数大约40台,装备给了叙利亚的防空部队。用来对付重点军事目标周围的无人机和导弹。
而出动打击任务的以色列空军使用的据称是德利拉空地导弹,这种导弹为以色列自行研制开发,射程约250公里,使用GPS/惯性导弹和红外近距复合制导方式来寻找和攻击目标。打击精度很高。
其实,这次俄罗斯“铠甲”被摧毁并非防空武器无用,而以色列的宣传水分就更大了。因为双方形成对抗的装备不具有相互匹配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历次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惯用突袭的手段,常常战争刚刚一开始就摧毁了阿拉伯国家的机场和战斗机,在基本完全夺取了制空权之后,配合地面的装甲部队清缴阿拉伯的地面部队,常常短时间内就能取得重大战果。但前提是,对方都缺乏健全的防控体系。
这次的行动同多年前打击伊拉克核设施的行动非常相似,以色列利用处在战火中的叙利亚没有远程预警雷达的弱点,采用战斗机突袭的方法,进入叙利亚领空。
在没有远程预警的状况下,作为近程防空系统的“铠甲”并不能及时的发现向自己奔袭的导弹。
首先,现代国家的防空由多个层级组成,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包括远程的预警雷达,预警机,卫星系统,和近程的红外雷达等等,防空武器之间各司其职,互有分工,相互之间形成保护,才能应对各种威胁。
而“铠甲”在整个俄罗斯式的防控体系当中担任的是末端拦截的角色。好比守门员。
它主要装备的是射程20KM左右的防空导弹和30mm的机枪,而30mm口径的机枪在发射超过数千米后基本上就丧失了作战效能。从这些信息就能判断出,“铠甲”是俄式防控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在对方的导弹已经突破了己方所有的外层防御手段后,用来对付导弹的最后一种武器。此前,也有报道称俄罗斯“铠甲”成功击毁约10多架入侵俄罗斯空军基地无人机,可见“铠甲”并非如此不堪。
反观以色列,利用叙利亚防控体系的不完整偷袭进入叙利亚境内,并从百公里外发射导弹奔袭近程防空武器,而更为悲剧的是,由于没有联网远程警戒雷达,当时这辆“铠甲”处于“睡眠状态”,丝毫不知道威胁的到来,操作手们甚至在一旁闲聊,根本没有开机,于是造成了以军这样的“赫赫战果”。
以色列用百公里外的导弹打末端防控武器,要是叙利亚有远程雷达配合也未必会吃亏,而叙利亚的防空本身就不健全,以色列飞机随便就进来了,铠甲又看不见导弹,也没办法预警,就根本没办法进行拦截。
而以色列之所以特意公布这段视频,也是有打击俄罗斯的含义在内。毕竟“铠甲”作为防空武器被空地导弹摧毁,还是大有宣传价值的。(利刃/WZB)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