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各国战斗机的中文名称从何而来?中俄曾在命名上吃过大亏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情解析

(歼20“威龙”)

纵观全球各种著名战机:幻影2000、米格29“支点”、F15“鹰”、苏27“侧卫”、歼20“威龙”,这些不同国家的战机命名规律各不相同,其中俄制战机的别称“支点”、“侧卫”显得不伦不类,这些别称其实是北约暗中捣鬼命名的。

(苏47的名字并不被俄罗斯军方承认)

俄/苏制战机的命名是以设计局名字+生产编号组成的:比如米格29是米高扬设计局的机型,生产编号29;苏27则是苏霍伊设计局的产品,生产编号27;图95则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机型,生产编号95。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军方正式下订单服役的机型才有正式的生产编号,而苏联解体后,一些设计局为了出口赚取需要,将一些试验机型在没有得到军方授权的情况下私自给予生产编号来糊弄外国买家,比如苏霍伊设计局曾经的苏37、苏47,这两种飞机的编号都不被俄罗斯军方承认,是苏霍伊设计局自己命名的。

(图160“海盗旗”轰炸机)

而且苏/俄制战机的命名都只有生产厂家+编号,尤其是苏联时期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会给战机起一个别名:比如F4“鬼怪”、F86“佩刀”,因此苏制战机都没有绰号别名,而北约组织为了方便识别而自己给苏制战机起别名:米格15起名叫“柴捆”、米格21起名叫“鱼窝”、米格25“狐蝠”、苏27“侧卫”。这些看似无规律的命名其实都是以英文字母“F”开头的,比如鱼窝的英文是Fishbed、侧卫的英文是Flanker,而苏制轰炸机北约则以英文字母“B”开头:图95熊的英文是“BEAR”、图160海盗旗的英文是“BLACKJACK”。后来随着苏27、米格29知名度的提高,北约起的“侧卫”、“支点”名字被广泛流传,成为俄制战机的代名词。

(歼8被北约命名为“长须鲸”)

而欧洲战机的命名就简单多了,直接跟英国学习起一个名字就了事,比如二战时期的“喷火”、“飓风”战机;后来的“流星”、“闪电”战机;现在欧洲的“幻影”、“台风”、“阵风”、“狂风”战机。就连二战时赫赫有名的P51“野马”战机,野马的名字也是英国懒得叫P51才自己叫野马战机的。

欧洲尤其是北约国家的怪癖就是称呼别国的战机从来不用这些战机的正规名字,而是自己起一个代号名字,这就出现了米格29欧洲国家称为“支点”、苏27称为“侧卫”、歼8叫成“长须鲸”的各种奇葩名字。

(歼10“猛龙”)

而美国和中国的战机命名则基本一致,都是以战机的用途不同来命名开头:比如美国的战斗机都是以F开头、轰炸机以B开头、攻击机以A开头;中国则是战斗机以歼/J开头、轰炸机以轰/H开头、攻击机以强/Q开头。

美国会在战机正式名称后面加上一个别名:F15“鹰”、F22“猛禽”,中国战机则一开始没有别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出口歼7M时,起了“空中哨兵”的别名,没想到歼7M的销量非常好,尝到甜头的中国军方也开始学美国为战机起一个别名:歼轰7“飞豹”、歼10“猛龙”、歼20“威龙”。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