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俄放弃国际空间,欧洲载人航天前途未卜,或寻求中国帮忙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情解析

图为:国际空间站

据媒体报道,3月15日,俄罗斯航天集团经理向外界透露,俄罗斯拟定于2021年发射三个航天实验舱,用于组合新型空间站。俄罗斯这一举动背后的考量,主要在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于2025年将国际空间站商业化开放,届时,美俄将相继放弃对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权,因此,到2025年,欧美俄将陷入无空间站可用的尴尬境地,其载人航天事业将前途未卜。而俄罗斯此番高调宣布新型空间站方案,正是对这一事件的解决措施。

图为:商业航天新秀SPACEX重型捆绑火箭

与俄罗斯不同,美国将不会再发射新型的空间站,而是完全改为商业航天模式,以SPACEX,蓝色起源及毕格罗等商业航天公司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将会接手空间站发射业务,承包世界各地的太空技术实验工作。

图为: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

国际合作航天项目从此失去美俄两大主力,届时,境地最为尴尬的,将会是——欧洲。自1998年,国际空间站运行以来,欧洲的宇航员想要上太空,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搭载美国航天飞机,二是搭载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随着航天飞机的退役,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更替工作彻底落在了俄罗斯的联盟飞船身上。联盟飞船研制于苏联时期,最大质量7吨,可搭载三名宇航员,采用三舱段设计,为了“巴结”俄罗斯,方便欧洲的宇航员上太空,欧空局还在位于南美的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专门为俄罗斯火箭建造了一个发射工位,此等待遇即使是美国人也没有。由此可见俄罗斯的载人航天技术对欧洲的重要性。

图为:无法载人航天的阿丽亚娜5火箭

如今随着美俄相继退出,欧洲将彻底失去载人航天的能力。有人也许会觉得奇怪,欧洲各国有着不弱的科研实力与航天技术探索能力,为什么唯独搞不定这个载人航天呢?这一切的原因,还是要从欧洲那些火箭说起,欧洲目前主力的火箭,有织女座火箭和阿丽亚娜5火箭两种,而这两种火箭中,织女座是一种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只有1吨的小型固体火箭,太阳同步轨道(SSO)是一种倾角高达89度的极轨轨道,国际空间站则是一种倾角约42度的近地轨道(LEO),由于倾角相对较小,需要的火箭运力也相对较小,织女座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大约为2吨,而当今世界上最轻的载人飞船——“联盟-MS”飞船也重达7吨,远不是这种小火箭可以发射的;而欧洲的另一款火箭“阿丽亚娜5”则是一种近地轨道运力高达23吨的大型火箭,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似乎欧洲可以用阿丽亚娜5轻松运送载人飞船,然而我们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使用固体推进器,起飞推重比过大。熟悉飞机的朋友可能知道,推重比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然而在航天发射中,最值钱的两个指标则是“比冲”与“干质比”,而推重比只要超过1就足够,过高的推重比反而会导致重力加速度过大,火箭的最大动压将会很大,其过载远不是人类的身体可以承受,因此,世界上所有载人火箭,均采用了小推重比设计。

图为:中国空间站规划

与欧洲的窘境不同,中国航天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使用液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产生推力方式更为稳定,对航天员身体负荷极小,因此,中国可以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也早已做好准备,将在2022年之后建设完成,届时将与俄罗斯的新型空间站成为世界上唯二的国家级空间站,这对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而欧洲若想花少钱进行载人航天活动或可寻求中国帮助。

推荐阅读:“中国打的最后一场仗,越南人的描述惊到我了”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