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威名远扬的中国步兵 铁脚板追敌坦克部队无路可逃

虹摄库尔斯克

关注

文|虹摄库尔斯克

原题:建军90周年话武器(一):中国步兵武器装备发展小史

前言: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年风雨兼程,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各军兵种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从一支泥腿子军队,发展成为蓝星各支军队中综合实力稳居前三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从今天开始,小编将陆续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发展。

图片:热烈庆祝建军90周年。

今天首先介绍的是步兵武器装备的变迁。

步兵是我军的基础,也是人民军队发展的源泉,是各军兵种中历史最久的一个兵种。要说步兵用什么武器,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把红缨枪、一把大刀也能够闹革命,杀土豪。而如果有一把“水连珠”、一把“盒子炮”那就是很洋气的装备了。

图片: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步兵就是中国革命武装的基石。

所谓“水连珠”,就是俄国著名步枪1891型莫辛·纳甘步枪。由于中国第一次接触这种步枪是从俄罗斯水兵那里,所以得名“水连珠”,意思是水兵用的连珠枪。到大革命时期,这种步枪已经在中国各路军阀中普及。

1924年,孙中山跟苏俄代表越飞签订了《孙越协定》,根据协定,当年10月,苏联就送来了8000支“水连珠”,每支配弹500发,用于武装黄埔军校的学生军,最终参加了南昌起义,至今南昌起义纪念馆中仍陈列有这种武器。

冯玉祥也争取到了苏联提供的包括大批“水连珠”在内的可装备10万人的军火,这些“水连珠”在日后的岁月中慢慢转到了陕北红军的手中。这样,“水连珠”这种步枪可以说是红军第一种制式步枪。

图片:南昌起义的历史画卷,可以看出当时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水连珠”步枪、马克辛水冷机枪以及迫击炮等。

当年红军手中还有一种非常先进的连射武器,被称为“花机关”的德制MP-18冲锋枪。

这种德国现代化冲锋枪从一战后就流入中国,并进行了仿制。红军在数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缴获不少花机关枪,其中红四方面军装备得最多。 陈炯明叛变时,叶挺手持一支“花机关枪”,为当时已怀孕的宋庆龄杀出一条血路。

图片:这穿着可不是日军,而是正儿八经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使用MP-18“花机关”。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虽然等到了重庆方面的一些武器装备支援,但是一直在敌后坚持抗战的战士们实施的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斗争策略,就像歌中所唱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当时通过缴获获得武器装备是更加靠谱的一种途径。因此对于中国广大老百姓来说,什么汉阳造、中正式,都没有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有名。“三八大盖”就是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

图片:八路军、新四军时代我军战士手中的武器更多来自于缴获的日军装备。

其实,“三八大盖”早在日军侵华之前就曾经向中国出口,但那时候觉得这枪口径小,威力不足,并不受重视。但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后勤跟不上的各敌占区军队就开始大量使用这种步枪,毕竟相对于后方跟不上的子弹补给,从敌人手中缴获更加可靠。

“三八大盖”于是风靡各大根据地。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这种步枪更成为了解放军标准步枪,在解放战争年代大放异彩,甚至是后来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图片:一支休整中的我军队伍,使用的多是缴获的“三八大盖”,而中间站立者手中更是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

解放后,人们对于解放军战士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呢?是一个个握着苏式冲锋枪的英武身影。

这种冲锋枪正是著名的“波波沙”冲锋枪。“波波沙”是一支出色的冲锋枪,二战结束前这种枪械共生产超过600万支,苏联常常整团甚至整师装备此枪,使他们在近距离上取得无法比拟的火力优势。解放后,步兵武器全面苏化的一个标志就是引进装备PPSh-41、43两种“波波沙”冲锋枪,其中前者的仿制型号为51式冲锋枪,后者仿制型号为54式冲锋枪。

图片:雷锋同志的形象深入人心,其手中就握着一把仿制PPSh-43的54式冲锋枪。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步兵武器开始引进和自行研制两步走。这时期推出了一大批名枪。比如仿制苏联TT-33手枪的54式手枪、仿制苏联M1944型莫辛·纳甘步骑枪的53式步枪、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AK-47自动步枪的56式冲锋枪(实为自动步枪)等仿制枪械。而中国自行研制的63式半自动步枪虽然昙花一现,但却为中国步枪发展探索了道路。

图片:56式枪族和有着中国步兵军魂之称的三棱军刺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枪族的颜值担当。

这一时期,除了各种枪械外,中国还引进了一种新型武器给步兵。那就是传说中的RPG火箭筒。其实,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年代就从老蒋手中缴获过“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在战场上给美国坦克以重创。中国兵器工业在美制M20式90毫米火箭筒基础上仿制成功了51式火箭筒,主要供前线战场使用。

图片:志愿军在坑道中休息,一侧摆放的就是一具51式火箭筒。

相对于51式火箭筒,苏联后来提供给我们的RPG-2、7火箭筒属于超口径火箭筒,发射筒口径只有40毫米,却能够发射口径大得多的火箭助推弹药,让步兵反坦克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中国仿制的RPG分别被称为56式火箭筒和69式火箭筒,而更为广泛的称呼是“40火”,是那个时期步兵手中的反坦克利器。

图片:两代40火让中国步兵拥有了可靠的近距离反坦克火力。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打坦克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三北防线外苏联红军的百万装甲洪流,中国各军种的作战任务只有一个——“打坦克”!步兵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中国步兵装备了“反”-3反坦克手雷、79式手持微型反坦克火箭筒等奇葩武器。而真正让中国步兵拥有可靠反坦克能力的,除了“40火”外,就要属红箭-73、红箭-8两种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了。这些导弹直到现在也是步兵单位中比较重型的反坦克武器。

图片: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中国第一代实用型反坦克导弹。

到上世纪80、90年代,以“八一杠”为代表的81式枪族和首次出现的95式枪族,组成了中国第二、三代单兵武器家族,也开始了中国单兵枪械的自行设计道路。同期的85式狙击步枪、88式狙击步枪也让步兵班中是神射手有了自己的武器,虽然还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却已经比往常使用制式步枪当狙击步枪要好不少。

图片:“八一杠”和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都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机械化步兵部队的缩影。

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步兵武器第一次大发展时期,那新世纪后中国步兵手中的武器迎来了第二次大更替。以03式步枪家族、新型高精度狙击步枪、新型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等为代表的单兵枪械已经开始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红箭-12单兵反坦克导弹能够从坦克顶部击穿其装甲,新型35毫米自行榴弹发射器、PF-89/98单兵火箭筒、DZJ08式单兵攻坚火箭筒灯先进武器又极大地增强了步兵班的支援火力。

图片:以PF-98反坦克火箭筒为代表的新型步兵反坦克武器使中国步兵拥有了击穿新型主战坦克的能力。

下面,再和大家聊聊中国步兵的携行具。

我军初创时期物资匮乏,没有统一的单兵携行具,战士身上仅有三个“小袋子”,即米袋、子弹袋和手榴弹袋。抗日战争时期,携行具多了搪瓷碗筷,进入寒冬增加一件棉袍,白天穿晚上盖。解放战争时期,单兵携行具初见雏形,每名战士配发腰带、白毛巾、水壶和棉被,以绳带捆挂身上。

图片:八路军战士的携行装具。

建国后,我军单兵携行具大幅改进,尤其在抗美援朝时期,不仅实现全军携行具统一规范,还增加雨衣、大衣、战术背心等装备。但携行方式依旧是“分件单挂”,服装、被褥只能叠成方块,再用背包带捆绑,背在身上。从那时起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打背包”成为每一名军人必学的一项技能。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1991年我军第一代组合式单兵携行具成功研制并装配部队。后来的07式单兵携行具科技含量更高,布料改为数码迷彩防水尼龙,具备伪装、防水功能,还可作为武装泅渡漂浮装置。

图片:在那场西南边陲的十年轮战中,中国单兵携行具得到了发展。

而对于中国步兵来说,最大的变化还不在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穿戴,而是“行”!

过去,中国步兵以铁脚板闻名于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士兵在冰天雪地中用自己的双脚大胆穿插,堵住美国装甲部队的撤退之路。在1962年高原冲突中,刚刚从前线撤下来的印军士兵突然惊慌地发现自己的四周出现了无数解放军的踪迹,而回营的道路往往已经被切断。

图片:在历次战争中,中国步兵往往凭借自己的铁脚板追得敌人的装甲部队走投无路。

时代在变化,步兵也在发展。现在传统的步兵已经逐渐被摩托化步兵,进而被机械化步兵所取代。新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轮式装甲车等已经成为机械化步兵的新座骑,极大提升了中国步兵的火力机动性。

综上所述,中国步兵的武器装备从缴获到仿制,再到自行研制,已经从当年不入流,慢慢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兵,为中国步兵的勇往直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片:中国步兵已经从铁脚板向铁流滚滚发展,机械化步兵部队已经逐步代替传统步兵部队的地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