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用标准造航母多快好省 — 但行得通吗?

军迷圈官微
文|刀口谈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作者:瀚海狼山
最近有几条海军方面的信息让人吃惊。比如一向被大家认为只有几艘高龄旧舰的菲律宾海军,居然驾驶着上万吨级的崭新船坞登陆舰出访!而印尼海军也正在让半岛南面的船厂,为其建造多艘万吨级登陆舰,交船价格才5千万美元一艘!同样吨位的传统军标登陆舰,至少也要3倍的采购价格!
我认为,这些在海军装备上一向靠边站的国家,之所以好像突然的“阔”了起来,以低的惊人的价格,大批订购既充面子、曝光率又高的登陆舰或者带航空能力的坞登,是因为建造的船厂敢以民用标准建造这类薄皮大馅的舰艇,并用极低的价格揽生意。而订购方正好可以拿来充门面,至于未来真正遇到战争会怎么样,反倒没想那么长远。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能否用民用标准来建造军用船舶的老话题。民船军用并不稀奇,自古就有。二战期间,各国都临时改造了数千艘民船来紧急军用。国力最强的美国,甚至紧急改造了上百艘大型货轮来当做“护航航母”使用。但是这类航母在实战中往往不堪一击,距离按照军标生产的正规航母还是差距甚大!
二战以后,像美国这种超级海军大国,很快就把所有的民标舰船包括改装航母都回炉炼钢,而新舰完全按照严格的军标建造。在此后的多次反舰实践中,可见美国军舰的抗打击能力和抗沉性都相当惊人——退役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被鱼雷一劈两半都能继续浮在水面上;而退役的小鹰级美国号航母被各种武器炸了25天才沉没!
不过事情到了现代欧洲人哪里,倒认为美国的军标严格的有些过头了,美国军舰的抗沉性也设计的过高,认为完全可以用民标建造一些大吨位的登陆舰艇。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法国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普遍用民标至少可以比用纯军标减少一半的造价。
实际上,造船军标和民标,差距巨大。两者从设计开始就不一样。水密舱的划分,有没有防雷防冲击结构都是重大区别,这些不仅要付出空间重量的代价,更会加大建造难度和工时,而这些关键部分,对军舰生存能力影响很大。
虽然现代高档民船都要求较高的抗沉性,也是双层底,但是距离军标还是差距很大。两者工艺标准不一样,建造钢材强度不一样,焊缝强度要求不一样,电缆也不一样。军舰的电缆要有特殊保护层,电气设备,锅炉,各种泵,军标和民品的质量标准和价格都是几倍的差距。而在我国,凡是军品船厂都要提前通过质量验证,造舰工人持证上岗。
看一艘新船的模块是用的军标还是民标,只远距离观察模块的外观,是分辨不出这些模块所用的钢材的类型,但可以通过观察模块的结构强度,来判断这是军标船还是民标船。
军舰的架构更密集,船体的支撑肋和船板的加强H型钢骨,单位面积内密度都比民船大的多。作为现代军船之王的航母,水线以下的底仓,一定有防雷舱室结构和凯夫拉复合防雷装甲,这是航母和其他大型民船的绝对区别。
在现有条件下,未来肯定还有二流到五流的国家用民标来建造大型军舰充面子,甚至不排除试验建造几艘民标的轻型航母,但这都是省钱不省命的自欺欺人。其他国家都可以这么做,唯独中美不会这么搞。既然能造真正的航母,还要啥自行车?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