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驱逐舰撞击美舰或已接到命令,下一步将更强硬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国科环宇

来源:易评天下

中国海军兰州舰与美军迪凯特号驱逐舰

中美在南海“撞船”后,美军威胁在11月份举行空前规模的示威行动,计划派遣军舰、战机穿越台海,并在南海举行军演。中美是否必然进入新一轮的紧张对立状态?俄罗斯卫星网专门采访了俄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

卡申认为,中美新一轮紧张不可避免。美国战舰进行"航行自由"行动,这一行动是美国针对数十个国家进行的。美国总想证明,它不承认并质疑全球其他国家对某些海上领土的主权诉求。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意在对中国提出专属经济区和2013年所建设的人工岛屿周边领海表示异议。

奥巴马执政时期,从2013年8月到2016年10月美军共进行了6次巡航。通常,巡航包括闯入岛屿周边12海里水域。特朗普就任后,开始时巡逻强度有所下降,以确保与中国在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进行合作。

到2017年3月,美军的巡航次数已经达到奥巴马第二任期时的6次巡航水平。这一数字在2018年空前提高,如果计入美军在东海的活动次数,那么,特朗普就任两年不到的时间里,美军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航行自由”的次数就比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数量翻了一番。

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对美国在南海行径保持相当的克制。中国舰船伴航美国战舰,但对其并不阻碍,也未发生危险的接近状况。仅是要求离开、然后发表外交声明。这种克制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极力放缓中美关系已经出现的下坡路状态,赢得时间,积蓄力量,最好能与美国达成广泛的共识。

现在,中美关系进入自由落体状态。有意思的是,两国关系变坏,并非源于潜在的诸如南海和台湾这样的"热点"问题。普遍认为,经济是中美稳定关系的主要因素。但现在,南海和台湾局势趋紧,恰恰是因为中美经济基础开始发生动摇。

显然,中国已经觉得,保持克制、背负示弱有损国内声望的状况已经没有意义了。也许,中国海军已接到命令,可采取更为强硬的动作。所以,此类事件将来不仅会再次重复,而且或变得相当严重。

可以预测,中方或像1988年苏联军舰在克里米亚附近水域所采取的动作,通过直接撞击的方式把美国战舰从中国水域挤压出去。中国也可以征召民船对美国船舶航行制造障碍,或者,在航线上部署渔网等措施。总而言之,南海地区新紧张局面和安全危机出现的概率增加了。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和英国于10月2日开始的在南海海域进行为期17天的“五国团结-2018”军事演习也将激化地区紧张局势。

此次军演在中美关系复杂化背景下举行,尽管是五国且大多数都是域外国家的例行演习,但中国有理由将之视为遏制中国,迎合美国计划的一部分。

《五国联防协议》签订于1971年,五个缔约国的军演通常不会引起太大关注。然而主要参演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从2013年开始对在南海建立存在的兴趣越来越大。

早在中国对南海岛礁进行建设的初期,这些国家打算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此次演习的各方表示,军演不是在南海有争议的水域举行而是在国际公海,但只要在南海都会使情况变得复杂。

应考虑到大背景,特别是中国立场,中国坚决反对非地区国家的干预。

而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加强了对南海的介入,这是个危险信号。最大的风险与美国海军采取的行动有关,特别是示威性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范围内海域。

中国认为这片水域为本国领海,面对美国不断加强施压(不仅针对贸易领域,还蔓延至军事领域),中国将避免采取一切示弱举措。

若美国的亚洲政策更加强硬,2019年南海局势可能比今年更加动荡。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