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引发”矛盾之争” 美欲在太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军迷圈官微
文|军事观察员东旭
自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以来,核武器这个“魔鬼”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需要核反应来提供能源,但又不想活在核武器的威胁之下,于是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主张消除核武器,然而一些大国(也就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为了维护国际地位坚决反对这项主张,好在由于各大国之间互相威慑,世界还没有陷入核大战的阴影之中。
然而大国也是害怕核武器落到自己头上的,于是各国也不断谋求将自己的防空系统升级以能够拦截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等载具的袭击,这就形成了“矛盾之争”,到底是不断发展核弹头载具磨砺核之矛确保可以相互摧毁以震慑对手还是发展反导系统筑牢核之盾以防护自身,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选择。选择升级核武器的比较多,因为被击中几枚与被击中几百枚的区别不大,只要能保证击中对手就能确保对手不会轻举妄动,这样的效费比比较高,比如俄罗斯在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已经拥有了“白杨—M”等多种以毁灭一切为目的的武器,即使拥有着世界第一的核弹头数量,仍然不遗余力地发展其它武器,近期曝光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以20倍音速的速度对敌方进行打击,还有新一代的洲际弹道导弹萨马尔特,俄罗斯甚至还制造出了核鱼雷——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水器,这些武器无一不是抱着同归于尽的目的的,都有着非常强的威慑性。
建造导弹防御系统就不同了,所谓“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防御方在核战争中的被动性注定了需要更加全面更加专注的监视与反应,只要有一枚没拦住就会造成非常巨大的损失,某种程度上会使得投入得不到收获,但美国则完全不理会这些,打着保护美国人民的旗号,仗着财大气粗,在维持核武库的同时,不惜耗费庞大的资金来建造导弹防御系统。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分为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得益于美国遍及世界的军事基地,在主要作战对手周围美国都部署有爱国者、萨德、宙斯盾等相关武器系统和传感器,这就只要对手一发射导弹,在飞出大气层之前美国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拦截,美国甚至想升级F-35,利用其隐身性能将其部署至敌方导弹发射场周围,将敌方核导弹消灭在地面。
如果在这一阶段所有拦截都失败了,敌方核导弹进入大气层,美国还可以通过强大的卫星网对导弹进行定位并引导地面防御导弹进行拦截,美国甚至已经在今年开始在太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组件。而一旦敌方核导弹再次进入大气层,由于具有非常高的速度,拦截难度将更加巨大,而且一旦拦截过程中引爆核弹,与核弹在地面爆炸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那么难道核导弹进入末端就只能等死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众所周知,核弹的爆炸原理是使用中子轰击达到临界体积的铀、钚等物质,这一过程是通过常规炸药爆炸挤压放射性物质达到临界值达成的。而实际应用中,为了储存、运输的安全,核弹使用的炸药都是钝感炸药,对外界的碰撞、高温不敏感,而是依靠自己的内部程序启动的,所以被动能拦截弹撞击后,核弹的引爆条件被摧毁了,就不会发生核爆炸了,当然,引起的核泄漏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核辐射,但是这些相对于核爆炸造成的损失显然非常小了。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