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能研发五代机,为何却造不出这款二战时的飞机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兵锋次元

雪鹰601

自从2015年我国的雪鹰601成功在南极降落之后,我国才真正获得了南极科考的后勤条件。而这款飞机是我国在2014年进口自美国的飞机,由巴斯勒涡轮改装公司进行了改装之后,加装了我国最新型的南极科考仪器设备,成为我国进出南极支持科考的第一架固定翼飞机。

C-47固定翼螺旋桨运输机

雪鹰601机体是二战时期的美国道格拉斯DC-3 / C-47固定翼螺旋桨运输机,该机从1935年生产至今,已经高达80多岁的机龄,但是依然活跃在全世界的飞行界。因为美国在二战时期制造的这款飞机,当时为了适应战时的恶劣条件,在制造质量上远远超出了设计寿命。DC-3/C-47是一款通过了滑雪认证的飞机,可以在简易机场进行起降,其起落架经过了加固,能够承受比普通飞机更强的颠簸。大而薄的机翼设计,也让这款飞机对于湍流的适应性也极强。更重要的是,其发动机可以在零下五十度的环境下工作,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歼20

虽然雪鹰601很先进,但是毕竟是二战时期的飞机,按道理来说,当时的技术我们到了今天应该全部掌握了。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生产出歼20这样的五代隐身战机了,不管是在机体设计还是材料技术上,都不比美国差到哪里去。但是这款二战时期的老飞机,我们却花费了将近一个亿,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雪鹰601由外国飞行员驾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使用环境。我们这款飞机进口自美国,离北极很近。我们还将雪鹰601委托给加拿大的KennBorek公司进行维修保养,又是一个北极圈内的国家。也就是说,这是属于极寒地区使用的飞机,对于我国来说,根本没有那个环境使用需求。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非寒地带,不存在长期的极寒地区,即使是最北端的漠河,也不算极寒地区。从现实情况上来看,我国研发此类飞机不存在天然的条件。即使我国已经研发出高大上的五代机,但是也还是在国内使用,不会飞到北极地区去。对于零下五十度还能工作的飞机,我们没有任何研发经验。

雪鹰601准备在南极降落

其次来说,主要还是划不来。对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的科考固然重要,但是要是为了这样的科考大动干戈,花费巨资来研发这样一款机型,随便研发一款现代化飞机也需要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有那么多钱,买一架即使贵点儿也就像雪鹰601一样,一个亿就搞定了,比起几十亿上百亿的研发费用要节省不少,看似花钱不少,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节省的。而且从时间上来说,等你研发成功,这个周期少说也得个三五年时间,往长里说了,可能十年八年也有可能。但是南极科考等不得,这可是关系到主权与利益的大事。

伊尔76、运20级别的运输机也能在南极使用

综上所述,这样的特殊飞机不具备普遍使用性。只是南极考察使用,即使花了钱研发出来,在国内也用不上,在南极能满足需求买几架就可以了,没有办法大规模使用。我国并不是没有能力研发雪鹰601这样的南极专用飞机,而是别国已经使用了这么多年,证明了道格拉斯DC-3 / C-47固定翼螺旋桨运输机经过改装可以直接适应南极环境,就没必要再自己研发了,而且也不属于管制不让进口的飞机型号,不会关系到国家命脉。所以,我们才采用了直接进口的方式来购买此型特种飞机。

雷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