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弹仓!五代隐身战机的“完美助攻”?

军迷圈官微
文|飞行二次元
F-22航展上亮出内置弹仓
随着第五代先进战斗机的出现,隐身技术和飞机的超声速巡航成为了现如今任何一款飞机在设计时都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要求飞机要具有更加简洁的气动外形与更小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给予这样的理念当代战斗机的也已经从原来的外挂式变成了内埋式,也就是我们在五代机上常见内置弹仓。
F-102截击机早期的内置弹仓技术
其实内置弹仓并非是什么新技术,早在飞机进入喷气时代后不久,美国空军的F-102截击机就曾安装过内置弹仓装载可伸缩的火箭拦截弹,后来由于更大型号空空导弹的出现,内置弹仓技术逐步被外挂架所取代,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强调战斗机超巡与隐身性能的ATF项目的上马,内置弹仓才被再度启用成为时代的“宠儿”。
内置弹仓可规避导弹的发射风险
F-16发射空空导弹
第五代战机导弹的发射方式与常规的四代、三代机有很大的不同,常规战斗机的空空导弹采用燃气或其他的方式将导弹推出,而五代机在超声速状态下采用常规发射方式会引起流场的复杂变化,紊乱战斗机的气动布局,严重的会引发战斗机荷载反撞的危险,而内置弹仓的运用可以在有效避免上述风险,同时保持飞机的整体流线型布局,提升飞行速度。
F-22开启内置弹仓发射空空导弹
此外,随着空空导弹的尺寸愈发的扩大,导弹尾焰对飞行的干扰也是愈发的强烈,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导弹尾流会随着机身附面层气流吸入飞机的进气道,造成发动机缺氧甚至空中停车等危险,传统方式是采用导弹抛射方法,即将到导弹抛离飞机一度距离后在点火,而F-22的内置弹仓却创造性的采用了机械式折叠抛放挂架,通过导弹脱离挂架时的垂直运动所产生的动能使导弹更加稳定地通过弹仓口与机身附面层的危险地带。
内置弹仓可提升空空导弹的作战效率
台风战斗机满挂载飞行
内置弹仓的成熟化运用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提出的ATF先进战斗机项目中,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考虑战斗机的隐身化需求,在此之前,传统四代战斗机的载荷余量都很大,机身挂架的设计也较为宽松,可挂载的各型武器种类丰富,但这样以来,传统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势必较大,在空战时更容易被锁定,最后使得四代机之间的战斗变成了“矛”与“矛”的对决。
F-22开启内置弹仓静态展出
而对于五代机来说情况则截然相反,由于五代机在设计阶段对于未来战场环境的预估与四代战机所面对的空战情况并无太大的区别,这就使得五代战机在载弹量方面仍保持了与四代机相当的程度,同时五代机可凭借隐身性能带来的超视距优势,更加合理的配置不同类型的空空导弹,以F-22为例,F-22采用“4中2近”的导弹配置,在整体载弹量与F-15相当的情况下优化了中距弹与近距弹的配置比例,提高了五代机的作战效率。
内置弹仓不可忽视的缺陷
F-35有限的内置弹仓无法满足对地打击任务
虽然说内置弹仓在隐身性能、超声速巡航、以及安全性能上有着相对的优势,但是其以然具有至少三点的不可忽视缺陷,其一:占用了有限的机内空间,降低战斗机未来可能的改造空间与燃油携带量,其二:限制了战斗机弹药的尺寸与种类,内置弹仓无法携带大型远程导弹与航空炸弹,其三:延迟了导弹的发射速度,内置弹舱在发射空空导弹时,需要有一个打开仓门的过程,其速度势必慢于传统发射方式;总而言之内置弹仓是一种依附于第五代战斗机的附属性技术,在未来内置弹仓若想有更为长远的发展,只有跳出隐身技术本身的限制探索出一条独立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