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火炮部位如何防御?大和号一座主炮装甲防盾达790吨

军迷圈官微
文|朱世巍
战列舰的火炮防御系统,通常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安装在火炮炮台(包括炮身、炮室、测距室等)上的装甲板;一种则是用来保护炮台的底座和弹药运输通道的装甲板。
以大和型战列舰为例子,一共使用了1320块装甲、总重21265.66吨。这不包括火炮炮台的防盾装甲(炮塔防盾装甲计入武器火炮系统的重量,不列入装甲重量统计),但包括了炮塔基座的装甲(炮塔基座依然属于船体部分)。主炮基座起着支撑炮塔,同时把炮塔和船体装甲带连接起来,确保主炮从炮室到扬弹系统再到弹药库,全部都处于重型装甲防护下。一号主炮塔基座最为低矮,使用了14块380-560毫米厚度的装甲,总重657.225吨;二号主炮塔基座使用了16块装甲,总重1079.870吨;三号主炮塔基座也是16块装甲,总重1005.010吨。平均一块装甲有60多吨。
火炮装甲也并不都是如此厚重。“一号舰”建造时安装了6座12门127毫米高炮。这些高炮的炮弹是用扬弹筒从弹药库里提举出来的。在这些高炮扬弹筒安装了48块装甲,总重却只有111.007吨,平均每块只有2吨多重。“一号舰”的4座12门副炮炮弹也是用扬弹筒运送,使用了12块装甲,总重166.850吨,平均一块有14吨重。大和型的副炮和高射炮扬弹筒装甲的厚度数据没有保存下来。副炮炮塔外壳由25毫米钢板构成,非常薄弱,几乎可以认为是无装甲防护。可是从重量推测,副炮扬弹筒装甲却可能比炮塔装甲厚好几倍。只有127毫米高炮,只有一个更薄的外壳保护(厚度不详,一说只有8毫米厚,并无多大防弹能力,主要是防主炮射击时产生的风暴)。也就是说,按日本海军的设计思路,副炮和高炮的扬弹筒,防护标准要大大高于副炮和高炮本身。理由很简单:副炮和高炮即使被炸毁,也不会对全舰的生存安全构成威胁。可是如果扬弹筒被击毁起火,就可能殃及弹药火药库,所以要特别重视。
其实,早期日本战列舰的副炮也安装有相当厚度装甲。但到了大和型,却几乎取消了副炮装甲。而同期其他列强战列舰却依然保持着副炮装甲。“不要副炮装甲”,算日本海军特有的一种设计思想。其理由是:一旦与敌方重型舰艇交战,副炮就算安装一定厚度装甲(不可能达到主炮那样的超级厚度),也抵抗不了对方重炮打击。所以干脆不要装甲,反而可以提高副炮的转动速度——副炮的最重要作用是打击靠上来放鱼雷的敌方高速驱逐舰,转动速度是最重要的。
如前所述,大和型主炮的防盾装甲不列入装甲板重量统计,而是算入主炮武器系统的重量。大和型的94式460毫米主炮留存的档案数据很少,现存吴海军工厂档案只有三座主炮的总重量统计7818.99吨,没有单独列出主炮装甲的重量。不过,460毫米火炮设计参与者大谷丰吉倒是留下一部笔记,记载一座主炮的装甲防盾重量为790吨。大谷记录主炮防盾的部位尺寸为:正面厚度650毫米、侧面250毫米、顶部270毫米、后部190毫米。战后,美国人在日本找到一块660毫米厚度装甲板,是为大和型三号舰信浓所准备的。分析这块钢板的外形,比对大和型的主炮照片,推测主炮正面由4块650-660毫米装甲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