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欧都没有做到!中国战斗机有一项设计已成世界第一

军迷圈
文|123军情观察室
中国的歼10基本已经具备了国外先进战斗机的空战能力,三角鸭翼布局带来的机动性优势,加上先进机载电子设备和强大火控系统,带来的超视距攻击能力让它有了和世界顶尖战机一较高下的实力,唯独隐身能力不足,在和四代战斗机的作战中几乎被虐死。歼10B战机的蚌式进气道则大大降低了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为了不影响进气功能,歼10B的蚌式进气道的边缘并没有F35那种圆滑过渡,虽然这种设计会增加雷达反射程度,但是机腹进气道加上下垂机头带来进气困难,不允许我们进一步提高隐身能力。这也是中国化设计的因地制宜。
同样采用机腹进气道加上鸭翼气动设计欧洲"台风战斗力",也面临进气道过大带来的隐身能力不佳问题的困扰,其实这么说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台风的隐身能力相对F35来说算是不佳的。但是相比我们的三代机已经优化到只有一半的反射面积!隐身能力非常接近F22的水平了。但是它的两个矩形进气道就好比欧洲人的大鼻孔,带来的问题始终是工程师们考虑的课题。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靠拢"蚌式进气道"的设计思路。
采用机腹进气道还有俄罗斯的主力“苏27”和“米格29”。这两个系列的战斗机都是将进气道连同发动机一起吊装在机腹下方,而且分开的很远。这完全是考虑到它下垂严重的机头,为了避免机头影响进气量不得不这么做。可以说这种俄罗斯中央升力体气动外形是最不利于隐身的!遗憾的是T50还是沿用的这种气动外形。我国的歼20和歼31已经摆脱了这种苏联设计的干扰,采用了十分接近F22的进气道设计。
F22的进气道是菱形,能够和它的隐身机身很好的融合。同时采用了S型进气道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雷达波照射到发动机压缩风扇上,减少雷达波反射带来的不利隐身因素。弯曲的进气道还会经过多次反射来降低雷达波的信号强度,甚至让它衰竭到0,这还会进一步提高它的隐身能力。不过F22的加莱特进气道依然有隔板,而我国的歼20采用的可调式DSI进气道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进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