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印边境紧张局势还没解除 印巴又打起来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阿尔法军事

环球网10月2日报道称,印巴两国此前一天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爆发激烈交火。交火持续一夜,印军称共有3名印军士兵阵亡、4人受伤。中印边境紧张局势还没解除,印巴之间的激烈冲突显得尤为引人关注。

今年以来,印军2404次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开枪开炮,这个频率明显超过了以往年份,特别是在6月中印边境紧张以后,印度在中印边境连遭惨败后,印巴边境也变得极为紧张,印度对巴的炮击明显增加,双方多次爆发激烈炮战。在北方边境严重对峙的情况下,印度转而向巴基斯坦猛烈开火,这一举动绝非是简单的边境挑衅那么简单。

首先,在中印边境的几次冲突下,虽然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层一再叫嚣要“报复”,并且大规模向边境增兵。但印军对峙部队很清楚,他们的战斗力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由于综合火力和解放军对比处于完全的劣势,印军只能靠堆部队数量来平衡我军在边境地区的优势。为找回面子给国内一个交代,印军只能转脸向西在巴基斯坦身上刷一刷存在感。印度打不过中国,但对巴基斯坦还是有一定把握。虽然巴基斯坦曾经击落过印度的米格-21和苏-30等战斗机,但是在长期的边境摩擦中,印度凭借综合国力的优势,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占便宜的。所以在巴基斯坦身上刷存在感就成为印军传统,每当在中印边境“吃亏”,印度都会揍巴基斯坦一顿来泄愤。

其次,从战术角度上看,打击巴基斯坦对印度而言,有一定的“必要性”。由于中印边境紧张,印度至今已经调集了大量部队前往拉达克前线。根据印度军方的说法,目前印军在拉达克地区集结部队已经超过20万人,而以往年份,印军驻拉达克的第14集团军仅有5万多人。而拉达克地区的常驻居民总共也才27万多人。大雪封山后,印军20多万部队的后勤保障自然不可能在拉达克就地解决,后勤保障就成为印军的致命软肋。摊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到拉达克地区首府列城之间有一条斯利那加—列城公路,这条公路海拔相对较低,即使在冬季大雪封山的情况下,出动推土机清除积雪,依然有把握保持畅通。

但是斯利那加—列城公路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它需要经过卡吉尔地区,这里是克什米尔北部的一个制高点,是印巴激烈争夺的地区,1999年印巴之间爆发的锡亚琴冰川战役,也被称为卡吉尔战役,这场战役印巴双方都投入了数万人的兵力,战况激烈前所未有。战役的原因就是印巴双方激烈争夺这块制高点。尽管印军最后击退了巴基斯坦的进攻,但是印军进入列城的公路始终暴露在巴军炮口之下,其中巴军控制区距离斯利那加—列城公路仅仅只有2700米远,随时可以动用炮火封锁这条印军生命线。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年8月份,巴基斯坦从国内抽调两个精锐装甲师进入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如果印巴爆发冲突,这2个装甲师几个小时就能切断印军的后勤补给线。不仅如此,巴军还把2个JF-17战斗机中队,合计32架JF-17战斗机部署到克什米尔北部的斯卡度基地。巴军的调动,让印军明显感到了威胁,所以印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加强了对巴基斯坦边境的炮击力度。加强炮击巴基斯坦边境地区,频繁给巴军制造压力,让其消耗在边境摩擦中,无法集结大部队对印军构成威胁。

目前印军在边境的炮兵火力显然对巴基斯坦是占一定优势的,印军在印巴边境部署的FH-77B型榴弹炮、M777型榴弹炮等都是15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其最小口径的也是苏制130毫米的M-46型加农炮,并且印度以许可证方式自行生产韩国K-9自行火炮也已经下线并列装印军部队。而巴军在边境地区依然以美制105毫米、中国造122毫米榴弹炮为主,尽管巴军装备有203毫米大口径榴弹炮,但由于这种火炮生产年代久远,其射程和精度都无法和印军的155毫米火炮抗衡。所以巴军在印巴边境炮战中实际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经常被印军火炮压得抬不起头。随着中印边境大雪封山,为确保20万部队的吃喝,相信印军会不惜代价保持斯利那加—列城公路的畅通,即使在冬季也必须为印军前沿部队提供后勤支援。

印巴之间的炮战也许在今年冬天会变得更加激烈,这大概可以算作是印度版的“以攻为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