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惨败:技术能追但思想却难改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怪蜀黍老囧曾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是个后发国家,而很显然要面临一个逐步趋于饱和的殖民世界。通过大量的学习西方技术与思想,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成为一个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准现代国家。而这意味着相对于仍然被困在传统性中的亚洲邻国乃至沙俄这类欧洲农业国家,日本有不错的优势,而面对欧洲的强国和美国,日本则仍然显得更为落后。这种地位意味着,如果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只要不碰到一等强国的势力,那么日本往往可以成功扩张,甚至包括一定的战略冒险乃至投机往往能最终被容忍。因此,从琉球王国开始的扩张行动持续了数十年,终于日本先后击败了大清和沙俄后成功控制了南至台湾,北至朝鲜半岛的地域,还通过战争赔款获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本。

日俄战争也奠定了日本的亚洲地位

日本的现代化在开始阶段还是相当开放的,陆军学德国,海军学英国。1902年英日同盟建立后,日本得以从英国获取了诸多思想、组织、技术利益,进而将不列颠的成功经验运用在后期。在一战中,日本则夺取了德国在中国的利益,而只派出了少量舰艇进入一战的次要战场,从而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英日同盟到1921年方告终止,日本的战略笃定似乎也与英日同盟一道消散殆尽。

英日同盟

日本在此期间的成功扩张背后是积极的现代化和坚定地执行战略意图,整体来看可以形成合力的同时保持着新兴国家的朝气。然而在大正德谟克拉西结束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日本过去隐蔽的劣势反而逐步显露,逐步蚕食日本的战略能力,进而衰败国运。

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就出现了不受官僚政府控制的战略投机行为,没有理性官僚机构制约的情况下,关东军的投机行为(可能是天皇默许的)得到了暂时的报偿,但换来了一个拥有抗日基础的中国和一系列外交问题。而统制派与皇道派的冲突则导致了军事狂热情绪在日本国内和政府军队中的蔓延,这种狂热很显然也透支着战略思考能力,并最终在二二六事件后形成了军部独裁、国家法西斯化。日本从来没有能够在思想上具备与欧洲对话的能力,而在这种国家法西斯化的环境下,作为整体的日本战略思维能力受到了进一步的遏制,缺乏开放的环境下,即便有人,比如井上成美海军大将看出日本战略根本就是自杀,也根本无法力挽狂澜。日本不乏优秀的参谋,但缺乏整体理性的战略思考能力,最终,日本陆军为了绕过美国的利益在中国和东南亚不断地投机仍然引发了美国越来越多的敌意,而美国敌意所采取的措施(比如美日商业谈判)又令日本感到了敌意,从而日本在自我实现的预言中滑进了与美国的战争。

二二六事变

相似的是,日本作为后发国家,其技术上相对容易追赶。一方面英日同盟的遗产还在,这影响了日本海军的建设思路、战术和技术。日本在二战前已经有多种世界一流装备,包括受到英国设计启发的零式战斗机、九三式氧气鱼雷、大和级战列舰等。同时,日本还有一支为舰队决战而精良训练的海军舰艇部队,以及大约3000名接受大量训练的精锐海军航空兵机组人员。这种基础决定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面对准备不足的美国海军时获得的巨大优势。日军用精锐飞行员和零式战斗机横扫了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印度洋的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的航空兵,消灭了千里迢迢赶来的英国Z舰队,而日本海军舰艇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作战能力直到1943年初的夜战中都时常碾压美军水面舰艇部队。

被击沉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但是日本海军只是在传统领域做到了极致,而自始至终没有形成“再生”能力,更没有形成“创新”。日本海军的早期精锐飞行员在瓜达卡纳尔岛和拉包尔航空战中被消耗殆尽,新来的飞行员是菜鸟,对手美国人却可以在4-5周内培养出一个中级飞行员,并且可以在痛殴日军的基础上积累经验。美国在二战中很快就投入了大量先进作战飞机,比如F4U、F6F、TBF/TBM、B-26、B-29等等主力机型,而日本的新锐战斗机却研发缓慢,生产更慢,陆航尚有几款战斗机,海航大量服役的舰载战斗机只有零战系列一款。至于新型声呐、雷达、作战指挥系统、VT引信弹这类技术,日本更是沾不到边,横行一时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在面对形成体系的美军防空体系时丧失了足够的攻击力。日本的工业基础薄弱,而技术创新能力根本没有形成,只是在原有领域做到了极致。

日本海军航空兵到后期完全无法突破美国海军的防御

缺乏创新能力还有战略战术。日本海军始终关注着舰队决战,而对于保交作战缺乏真正的理解。日本海军并非没有相关资料,但相关领域重要性被放得很低以致于没有多少高级军官在意,直到美国潜艇开始肆虐的1943年日本才匆忙组织了护航队制度,这已经是英国人数百年前就在做的事情,而且在缺乏技术的情况下,日本护航船团仍然无法有效防止美国潜艇的袭击活动。日本海军对潜艇的理解也过于肤浅,以致于让潜艇从事自己根本无力从事的监视、跟踪、伺机偷袭对方主力舰队的任务,而对破交作战毫无兴趣,从而白白浪费了手中大量大型潜艇。这种蠢笨的使用方式背后就是日本海军学习能力出现了严重问题,新兴领域关注度不足背后是高级军官的教条主义和让年轻军官无法发挥能力的狭窄上升空间,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日本海军形成现代化的海军策略。

交通线被破坏背后是日本羸弱的思想准备

因此,我们在庆幸日本人还没有学尽吃透就去挑战全世界,日本的战败给了中国战后历史性的机遇。不过我们也不妨回头看看日本人的欠缺之处,这依然是一笔十分重要的历史教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