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天损失17万人!雪橇加盾牌就想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军迷圈官微
文|123军情观察室
按照国家体量来看,苏联与芬兰根本就不在一级别上,苏联的国土面积有2240万平方公里,人口2.8亿,拥有军队3440万;而芬兰的国土面积只有33.8万平方公里,人口551万,拥有军队50万。可就是这样的“渺小”的芬兰让庞大的苏联在战争中吃了一个大亏,让苏军在短短105天中损失17万人,而自身只付出2.7万人的代价。这场以小胜多的战例,吸引了不少军事专家来研究,据后来揭秘这个结果原来还是苏联自己造成的。

1939年苏德两国刚瓜分完波兰,苏联还想顺便把芬兰这个小国也收入囊中,毕竟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小国在面对拥有强大武力的超级大国只能束手就缚、等待发落。可让苏联没想到的是苏芬战争一爆发,就让自大的苏联吃到了苦头。当时苏联领导层对这场灭国之战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赫鲁晓夫曾说:“只要我们向芬兰吆喝一嗓子,又或者向天开一枪,芬兰人就投降了”。

虽然苏联人自大,但还是决定以狮子搏兔之势来灭掉芬兰,苏联调集了54万大军,并兵分三路攻入芬兰,当时芬兰陆军倾国之力才凑出十几万军队,所以外界都认为这场仗还没开打芬兰就输了。苏联也是这么想的,最多三天苏军就能班师回朝,剩下的就是留下少量军队扶持该国亲苏政权上台统治了。在1917年之后芬兰脱离俄国取得了独立,但嗜土如命的苏联怎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加上芬兰的位置非常敏感,离苏联的圣彼得堡只有十几公里,如果不先把芬兰握在手,就会落入德国手中,所以苏芬战争是注定会发生的。

但是这场战争发生在芬兰的主场,芬兰军队既熟悉当地的环境也是保国卫国的一方,虽然面对着强敌但士气还是高涨的。当时正值寒冬战场被厚厚的大雪覆盖,芬兰军队早早就在森林中布置好了大炮阵地,还使用雪橇与麋鹿运送军用物资,而数量众多的苏军虽然拥有大量的坦克与火炮,还有机械化运输工具,但是在雪地中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威力,甚至连补给也非常困难。当这些深陷雪地里的机械化工具耗完燃料也就是个掩体而已。为了让苏军能够按计划推进,于是就脑洞大开发明了一个新装备“步兵坦克”,其实就是雪橇加盾牌的组合。

苏军领导层对这个发明非常赞赏,认为雪橇的机动性加上盾牌的防护性是绝配,肯定会把芬兰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的,可没想到结果是相反的。12毫米厚的盾牌重达80公斤,连人一起在雪地里一放就陷进去1英尺深,机动性就没了;另外笨重的盾牌既不实用也不方便,除了停在原地挨打没其它作用,因此防护性也是相对的,于是深入敌境的苏军就这样白白损失在这奇葩的装备下。

战后有专家分析此战失利有三个原因,一是苏联犯了战术上轻视敌人的错,苏联自以为能以压倒优势的军力迫使对方屈服,在开战准备与开战时间上完全就没有认真对待,以至于在12月份的寒冬仓促发动战争。二是冬季是苏军的大敌,虽说芬兰军队与苏军战力的差距不大,但战场是芬兰的主场,这地方除了森林就是湖泊,苏联大军的优势被自然环境给抵销了,让苏军损失惨重的除了不靠谱的装备就是季节。三是苏军弄出“步兵坦克”这昏招,一方面芬兰军队非常认真对待这场灭国之战,修筑了大量的工事与堡垒,而苏军却一再出昏招,因此这结局严格来说是苏军自己造成的。当然芬兰取得的只是局部的暂时胜利,无助于改变自身的困境,面对着强大数十倍的敌人最终还是免不了亡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