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科学家攻克难题,新材料将让战机在雷达上彻底消失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撰文:利刃火火

据报道,中国的技术人员在战机的隐身材料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描述:新的隐身技术能够使得战机更轻,更不容易被敌方雷达所侦测,而关键是新的隐身技术的成本反而变得更低。


据了解,这项高新技术是由四川成都的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发出来的,这项新技术能够对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构建详尽的数学模型,并加以分析。凭借新模型和材料上的突破,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被称为“元表面”的膜,它可以吸收迄今为止频率最广的雷达波信号。


目前,低可侦测性(即隐身性)技术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构造特定的物体外形特性,将电磁波向平行角度折射,改变反射讯号的方向,但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水面舰艇,至于空间有限的战机,一般通过运用等离子、雷达波吸收材料等涂层或表面物质的形式来减少或吸收反射讯号,但是该技术仅对特定频谱有着低可侦测能力,全面性不高。隐身性技术的高门槛也是为何研制出五代机的国家屈指可数的主要原因。

根据科研团队中的一员透露,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这项新隐身技术就成功将0.3到40GHz的反射雷达信号强度降到可侦测阈值以下。上海复旦大学材料系的隐身技术专家并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但是一位专家表示,如果未来的隐身战机装备上这项新隐身技术,那么将会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在役的军用雷达系统上“彻底消失”。“这种隐身技术的应用波段范围真令人难以置信”,一名研究人员表示:“经过测试后,我们发现1到22GHz之间的吸收效果是最强的。”


发展广频段雷达隐身技术是很关键的,雷达侦测信号的频率越低,雷达的侦测范围就越大;越高的频率侦测效果也越好,但相应会牺牲侦测范围,所以各国都会相应的搭配不同频率的雷达组合使用,用以进行多频段侦察,所以对于光电技术研究所而言,这项技术的突破具有十分大的价值。


北约方面采用的中型扩展防空预警雷达,工作频率范围是0.3到1GHz,美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一直以来被认为性能优异,其工作频率也只在10GHz左右。而一些机场安装的极短侦测距离(一般仅有数公里)的高频雷达,用以侦测地面上的车辆和飞机运动,一般频率也不会超过20GHz。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战机搭配使用最新的隐身技术,随便其“怎么折腾”,也无法被敌方的雷达所发现。


这项技术用途极广,除了运用在战机上,包括地面车辆、卫星等未来都有使用隐身技术的前景,中国科学家在探索新材料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并将其中一些科学成果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