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潜艇被发现就等于被消灭:这位国宝级科学家救了全国潜艇

军迷圈

关注

文|战略吐槽秀

1月17日,《解放军报》报道了一批为我军现代化作出卓越贡献的戎装院士,报道称,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名单揭晓,军队8名科技专家榜上有名。文章中报道了一位我工科院院士何琳,在他的支持下,主持完成某专项工程,使某型潜艇噪声大幅降低,为战斗力生成增添了强劲动力。军事专家张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我国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降噪技术水平落后于技术发达国家,曾被美国海军形容为“水下敲锣打鼓”一样,再加上我国东海、黄渤海大陆架属于的平均水深仅为80米左右,我国潜艇进出第一岛链很容易,被埋伏在冲绳海沟以及西太平洋海盆边缘上的美日潜艇围堵,在加上美日在该海域不断提升和布设被动声纳基阵,让通过宫古水道和周边海上通道的舰艇“无所遁形”,再加上我军早期潜艇的噪音大问题没有解决,我国在东海海区使用潜艇的效率并不高,东海舰队没有装备核潜艇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艇体上出口的“大凹坑”,实际上是巨大的消声瓦剥落后造成的。

目前,我国北海舰队俄东海舰队的常规潜艇,一般通过海底地形以及季节水文情况的不同选择出航时机,以039B潜艇为例子,该艇完成可以利用小型海沟、大陆架远古旧河道等有利海底地貌,以及温跃层等进行隐蔽潜航,由于使用了AIP技术,所以实际上运动距离行动不需要进行上浮充电,以往033和035型潜艇在从我国大沿海基地出发远航时,常常还没到冲绳海沟的隐蔽区,就要已经到了一次充电的最大水下续航航程,不得已还要上浮一次,这次上浮可以说基本上是“刀尖上跳舞”,因为其通气管一旦露出水面,就很容易被反潜巡逻机的雷达发现,而在现代海战中,“潜艇被发现实际上就等于被消灭”。

所以,如何让我军潜艇隐蔽出港、隐蔽潜航到预定水下伏击区、为何隐蔽航行而不被敌方反潜设备发现就是一个重大问题,也因正因为如此,我国集中力量办了这几件大事,第一,发展了全世界最先进的AIP潜艇技术,基本解决了常规潜艇上浮充电问题。第二,下大力气发展潜艇降噪技术,潜艇降噪说白了,无外乎就是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潜艇内部降噪问题,第二个是潜艇外部降噪问题,潜艇内部噪声源主要围绕着动力源和传动机构上,比如核反应堆、主机、副机、辅机、电机、减速装置、泵、空气压缩机等,以及管路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因冲击、碰撞、摩擦和运动不平衡等原因,产生振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将其传至艇体,引致艇体壳板的弯曲振动,最后以声波形式传播,形成机械振动噪声。这样潜艇里面叮叮咣咣,这些噪声源就会通过传递到水中,而被声纳所监听,现在我们来看看,何琳院士的几个发明都是围绕解决内部问题而来的。

一是通过攻克平衡式挠性接管技术一次性解决了潜艇内部管路的振动噪声问题、第二、研制出我国新一代减震浮筏装置,一举将我国潜艇降噪提升到世界级水平,减震浮筏装置,简单讲就是将核潜艇的反应堆以及主机、副机、辅机、电机、减速装置、泵、空气压缩机以及管路系统等统统放在一个浮筏(“橡胶船一样的席梦思床”)上面,这些机械的振动都被下面的床给吸收了,所以达到了大幅度降噪的效果,第三是何琳院士主持研制的高效隔振装置,让所有产生振动的机械管线、发动机之间装上一个“抱枕”,让他们之间不产生噪声。

通过这三招,加上我们新一代自然循环堆和世界级潜艇外消声瓦技术,我国最新一代09IIIB型以及09V型核潜艇的噪声应该达到美军洛杉矶后期艇和海狼级之间的水平,约为110至115分贝左右,应该说其降噪技术已经应用到我国所有新潜艇上,他“拯救”了全国的潜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