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亟需运20为何却无法大量生产?
文|沙漠孤狼
2007年中国大型运输机项目正式成立,工程代号072。2013年初中国首架大型运输机成功研制而成。2016年首批的运20正式投入使用中,并且产量不断增加。这使我国空军实力进一步的提高,举个例子,如今中国歼10能够在短短两天内迅速飞往安哥拉进行战斗了。
能够自我研发生产大型运输机,代表着这是一个强国,也是一个大国的必需。运输机的技术性,运载数量,都对于一个国家能够具有战略空军能力的标准。像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空袭战中,运输机就给于了俄空军强力保障,本身有着苏联功底,俄罗斯拥有运输机的研发技术。能够不停派遣安124和伊尔76运输机在叙利亚空军基地,给于了俄军很大保障。
自13年起,除一台试验机之外,我国的运20产量为四架。第二架为13年12月正式实验飞行,第三架为14年7月正式实验飞行,第四架为15年7月出现在大众视线,能够在短短三年完成这一进度,速度快的惊人。
为了解决没有大型运输机的问题,运20在许多技术都是选用成熟产品。比如使用了超临界机翼还有三逢增升襟翼设计等。而发动机则是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2,此发动机到如今已有四十年历史,和伊尔76一样的发动机,性能比C17的F117PW100发动机还差些。D30KP2的噪音与耗油量都非常庞大,限制住了运20的航程和载重量,并且也牵制了其性能,不好实现短距起降的功能。所以现在的运20是无法像美国的C17那样直接从美国本土向野战机场直接运输,其实中国选择D30KP主要还是想尽快投入使用。

除了发动机和机身设计与伊尔76相似,运20在机翼,机尾与C17有着相同之处。几项性能还是比伊尔76高,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古老,所有提升空军并不大,运20只能够成为一个过度角色。只有运20装上自产涡扇发动机后,才会真正提高产量。而现在运20的产量基本可以向中国购买D30发动机数量得算。
俄罗斯土星发动机公司与中国所签订两份合同,约两百二十四台D30发动机,第一份合同分别为四年交付完成。第二份合同约一百七十台D30发动机,也分四年交付完成。而俄媒认为,第一份合同是主要满足中国现役的伊尔76,而第二份合同才是用在运20上。如果真是这样可以分析运20的产量能够在10架以上,产量相当高。

而中国航空报称,中国西飞的大飞机生产线早在16年准备完毕,年产量在25架左右,产量还是很庞大的。现在的产量基本与俄罗斯D30发动机挂钩。在16年珠海的航展上,已经有两台运20交付完成,进行推算的化17年底应该会有14台以上运20投入使用,成功投入使用之后中国的空军战略运输机直接更名运20,而伊尔76就作为加油机使用。

目前中国发动机最主要的项目还是涡扇20发动机,在17年伊尔76试飞中,有人拍摄到飞机内侧安装了个涡扇发动机,这款很有可能就是涡扇20,此发动机以太行发动机位基础进行研发的,预计在五年后进行使用,将会装备在运20上,这样中国运输机就不在依靠俄罗斯的发动机。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